岑溪有古义州之称,史料记载,唐武德五年即622年置义州府于今岑溪市南渡镇区。岑溪市南渡镇义新村位于黄华河畔,古义州府就建于此。1963年,广西文物考古队在义新村展开田野考古调查,认为这里的众多“土包”是唐宋时期古人烧制碗碟瓷器的古窑址。
义新村里至今残存近20座古瓷窑。古瓷窑呈土包圆顶状,大半截露出地面,每座古瓷窑高约1.5米、直径2.3米。据当地老人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带残存有很多古窑,分布面积约几万平方米,足见当地当时制作瓷器的繁盛。
岑溪文物管理部门清点残存的18座窑体,发现多数古窑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仅在一刘姓村民房屋旁边发现一座完整的窑体。从其形状结构看,该古窑属于唐宋时期流行的“马蹄窑”。进入窑内,窑内顶部呈穹拱形,测量出窑内高为1.7米、宽2.5米、纵深2.6米。该古窑后壁平直,壁上有三道凹形烟道,窑床平坦略向上斜,在窑内采集到一些唐代特征的碗碟残片,未发现完整的碗碟。
无巧不成书,1988年初,岑溪县政府在南渡镇义新村建砂砖厂,在挖排水沟时发现一大堆碗碟瓷器,多数已经残破,仅有13个完好无损的碗碟。岑溪文物管理所征集了9个完好的碗碟。这些碗碟瓷化程度不高,黄釉多剥落,器内有明显粗大的支钉痕。碗有敞口圆唇状、口沿微卷状、碗壁圆鼓和碗壁斜直等四种式样,它们大小不一,均施釉不及底,碗足都为实心圆饼形。碟只有圆底宽沿一种样式,口径15厘米,具有明显的唐代瓷器特征。这批瓷器于1995年经广西文物专家小组鉴定,认定为南渡窑址的产品,5件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其余4件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这些瓷器为何得到专家青睐?原来,因为广西出土的唐代瓷器比较稀少,这批瓷器在专家看来很珍贵。
据当地老人说,在新中国成立前,义新村一带还残存近百座古窑,足见过去南渡古窑的规模之大,并充分证明了岑溪具有悠久的古瓷文化。当时流经义新村的黄华河水量充沛,船只可直抵梧州和广州,为这里出产的瓷器提供便利的水上运输通道。
(庞广蛟 文并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