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初建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16年来,中和陶瓷产业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量变,也经历了产品从低档到中高档、从粗放型向节能环保循环型、从单一的生产基地到产研结合的质变。每一次变化的背后是政府、园区、企业的坚守与创新,一次次变化的叠加终于使产业园破茧成蝶,成为了今天的“南国新陶都”。今年1~8月,中和陶瓷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超3.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超66亿元,累计实现税收超2.5亿元。
立足技改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藤县加快陶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藤县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探索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路径,深入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引导企业大力技改,推行清洁生产,挖掘使用清洁能源,构建产学研体系,加快陶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挺膺担当的好状态跑出发展加速度,促进藤县陶瓷产业走上转型升级快车道。
对设备进行重大技改
近日,在位于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的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包装二期车间的流水线上,只见经过轨道拉砖、半成品上线、包装主机、纸箱打带、机器人成品码托等环节后,叉车便可以把已包装好的瓷砖放到指定位置等待销售。看似包装流程这么复杂,其实每条流水线只需2个工人就足够了。据车间负责人介绍,每条流水线每天工作20小时,分两班进行,每班10小时,每天能包装1.1万平方米的成品瓷砖。
据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晓春介绍,欧神诺这几年在绿色制造和科技创新方面,对设备进行重大技改,降低了能耗,降低了产品成本,减少了用工,降低了劳动强度,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有吸引力的产品。
以前的藤县陶瓷企业粗放式生产,生产设备落后,产品低端。为跳出这一困境,藤县依托品牌企业引领示范,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打造高端生产线,生产高端产品。2018年以来,藤县先后引进了欧神诺、蒙娜丽莎、宏宇等知名企业,带来先进、智能、环保、高效的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技改后的生产线,产能提升30%以上、人员节省40%以上、能耗节省25%以上。藤县还将传统陶瓷制造的低值产品抛光砖退出生产行列,减少瓷片生产线占比,提升高端大理石瓷砖、抛釉砖、仿古砖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产能。
智能管控系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在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的管控室,只见两块大屏幕每五秒便滚动出最新的实时画面,只需一个监控人员就能轻松地进行操作。目前入驻藤县的所有陶瓷企业都建立了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工厂生产管理透明化。通过智能管控系统大幅降低了人工以及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数据出错率、意外停机率、产品不良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总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与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2年底,欧神诺、宏胜等企业获得“2022年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称号,新舵获得自治区“数字化车间”认定,蒙娜丽莎成立广西建筑陶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并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的认证。协进企业的智能在线检测、宏胜企业的污染监测与管控上榜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陶瓷企业以降低万元增加值能耗为抓手,促进企业技改、装光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力应用可再生能源,另外,延伸产业链,通过打造“中和国际陶瓷交易中心”等大平台,促进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为藤县首个百亿园区。年产陶瓷4.1亿平方米,产能约占全广西47%,占全国3.3%,跃居全国(县级)第六大、广西第一大陶瓷产区。2022年,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获列为全国第一批40个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建筑陶瓷园区。 (孙金昌 李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