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透过梧桐树繁密的枝叶,洒落在南渡旧街古老的青石板路上。那斑驳的光影,似岁月的笔触,缓缓勾勒着历史的痕迹。每每提及家乡,我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温热而又复杂的情愫,那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亦是对未来满含憧憬的期许。
记忆的画卷徐徐展开,回到那晨曦初绽的南渡镇旧街。彼时的我,不过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孩,每日清晨,紧紧跟在爷爷身后,走在通往早市的路上。南渡的早晨,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街边的小贩们忙碌地筹备着新鲜的食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米香与白糍粑的清新气息。犹记得爷爷总爱买些特色小吃,酥脆的油炸糍粑、嫩滑的豆腐花等,而后一家人围坐在庭院中,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聆听爷爷讲述过去的故事。
爷爷的声音温和而悠扬,如古老的歌谣在耳畔回荡。爷爷年轻时曾是一名技艺精湛的木匠,在那个岁月里,他的手艺声名远扬。许多人家的精美家具皆出自他那双灵巧的手。爷爷娓娓道来,他最得意的作品,是那套为迎娶奶奶而亲手制作的雕花床榻。说起那段往事,爷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像时光从未流逝。
爷爷还常常提及黄华河边担水渡的那株老榕树。据说,这棵老榕树已屹立百年,它犹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默默注视着南渡的历史变迁。爷爷的话语中,满溢着对家乡的深情,也让我自幼便懂得了“根”的重要意义。
一年夏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漫步在熟悉的街头巷尾,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破旧的房屋已摇身一变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商业街。在义洲古街上,一家名为“老南渡”的店铺格外引人注目。店铺里,各种具有南渡特色的纪念品琳琅满目,老照片与旧物件静静陈列,仿佛时光隧道,带人穿越回那个遥远的年代。
店主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伯,名叫林建国。他热情地向我介绍着店里的一切。林老伯是土生土长的南渡人,年轻时曾在外地工作多年,退休后毅然回到南渡,开起这家小店。他说,开这家店,只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南渡的历史文化。我的目光,被店里那幅泛黄的照片深深吸引。照片上,一群年轻人站在黄华河的旧码头上,青春的笑容绽放在他们脸上,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林老伯深情地凝视着这张照片,缓缓向我诉说:“这是我们年轻时的模样,那时的我们,怀揣着梦想,热血沸腾,在南渡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从他的话语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青春时光的珍视。林老伯继续说道:“如今,镇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南渡人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直在我们心中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天,我还偶遇一位老人,他正静静地在黄华河边垂钓。老人名叫陈文华,是一位退休教师。他缓缓地说道:“以前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我们经常在里面游泳。如今,水质依旧,我们一直努力保护着它。”陈老师还提到一个由当地居民自发组织的环保团队,他们定期清理河岸垃圾,用心维护着黄华河的环境。陈老师的语气中,饱含着对黄华河的深情,也让我看到南渡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南渡的美,绝非仅仅在于它的繁华与变迁,更在于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近年来,南渡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战略,倾心打造一河两岸风光。漫步街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特别是沿河而建的文化公园,已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南渡镇,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亦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地方。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古老的手工艺与新兴的技术产业交相辉映。
自2012年起,南渡镇开始举办旅游节,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商人。旅游节期间,除了展示南渡镇的优美风光,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前几届的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工作。其中,一场传统手工艺展示会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现场展示出许多南渡特有的手工艺品,精美的藤编篮子、茶篓等令人赞叹不已。有一位年轻的匠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李明,是竹编技艺的传人。
李明告诉我,他的家族世代从事竹编工作,这项技艺已传承百年之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竹编产品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李明毅然决定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传统韵味的新产品。他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还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李明坚定地说:“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渡的传统手工艺,让这些技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南渡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我曾参观过一个名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旅游点。那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有各种农家乐体验项目。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采摘水果,品尝农家菜,尽情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乡村旅游的发展,丰富着南渡的旅游业态,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力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南渡的经济发展,并不局限于传统行业,还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我了解到,南渡镇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在南渡镇的农业园区,我看到采用智能化温室种植的蔬菜,还有连片的六堡茶苗圃园,以及使用无人机进行精准喷洒农药的场景。这些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南渡镇还积极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参观一家名为“南渡味道”的食品加工企业。他们将南渡的特色农产品,如绿豆、花生等,加工成各种美味的零食和调料,销往各地。这些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还为南渡的特色农产品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
时光悄然流逝,我渐渐长大,离开了南渡,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那便是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国家的热爱。
有一次,我在外省求学期间,收到妈妈寄来的一个包裹。打开包裹的那一刻,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包裹里有一盒家乡特产的绿豆糕,那是我小时候最爱的零食之一。妈妈还附上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记住家的味道。”这句话让我泪流满面,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之间的联系。
如今,当我再次回到南渡,眼前的景象让我倍感欣慰。那些曾经的荒地,已变成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公园;那些曾经的老旧工厂,已改造成充满创意的产业园区。南渡的每一处变化,都让我看到了这座城镇的未来,一幅更加美好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南渡,我美丽的家园,不仅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历程,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本作品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