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以来,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领域问题靠前监督、精准监督,督促职能部门通过自身排查“找题”、接受群众“点题”、上级交办“领题”,以“小切口”监督推动民生实事办成办好。截至目前,全市围绕乡村振兴、医疗、教育等16个民生领域梳理出84个具体问题,建立民生领域的重点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群众“点题”,相关职能部门“领题”治理,在我市已成为常态。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理模式和互动方式,群众“点题”旨在将群众的关切和诉求直接转化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治理落脚点,这种互动方式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如何才能找准“小切口”?“开门问计”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创新思路,广泛开展“乡村夜话”“小卖部聊民生”“板凳议事会”等活动,倾听民声,提高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譬如,藤县开展“乡村夜话会”活动,收集孤寡老人救助诉求、搬迁户务工需求等社情民意,及时上报村党组织;而在龙圩区龙圩镇念村村召开的“村民夜话会”上,村干部、支部党员等组成的“民情恳谈团”利用夜间农闲时间,让村民做“主角”,党员、干部做记录人、答题者,“地埋式垃圾桶安在哪里”“拆下来的旧物件是否保留”等细致入微的小问题都拿出来充分讨论、解答。基础设施建设尚存短板、美丽乡村建设还需加强、邻里之间产生矛盾……桩桩件件,都是具体不过的“小事”。然而,这些具体事、琐碎事,都是群众看重的“大事”。
题不点不明。治理之策从何而来?“乡村夜话”“小卖部聊民生”“板凳议事会”是打开群众心扉的一把“钥匙”,这些淳朴的心声,传递着群众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质朴情怀,也蕴藏着治理之策。只有真正靠近群众,走进百姓心田,才能让群众无所顾忌,倾吐真言。
“开门问计”需多渠道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途径。今年以来,市政协办公室与梧州日报社继续以“群众提·委员议”栏目为平台,把镜头对准基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诸如道路破损、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社区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开展监督报道,跟进问题解决进度。“群众提·委员议”栏目成为推动梧州市相关部门服务群众意识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增速器”。
当然,民生领域点多面广,还有一些声音未被倾听,有些声音埋藏很深,变成“沉没的声音”。这些声音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却又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线上线下悉心留意,主动“找题”,在众声喧哗中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
民之所思,政之所向。群众关心之处是治理的“落脚点”。面对群众“点题”,相关职能部门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精准“破题”,满意答题,以真情实干换来群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