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爱我”成了两个孩子的口头禅。因为年龄相差两三岁,争宠是难以避免的问题。当我抱了其中一个孩子,另一个就会觉得我不爱她(他)。当我把两个孩子都抱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互掐,不想让对方被抱,希望妈妈单独抱自己。
“妈妈不爱我”成了孩子们小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对我的责备。如姐弟俩同时喜欢一个玩具,没有抢到玩具的孩子会寻求我的帮助,如果我不帮抢,就会伤心地说:“妈妈不爱我。”如果我帮抢了玩具,被抢了玩具的孩子也会说:“妈妈不爱我。”其他东西也是一样,一个拿了,另一个必抢,同时喜欢一个东西,谁都不肯让给对方。
为了公平起见,我谁也不帮了,就看着他们互抢,不干涉,他们便在相互撕扯中,齐声喊“妈妈不爱我”。天真无邪的小脸上,透露着独宠的渴望,都希望成为捧在手心的宝贝,妈妈为自己撑腰。面对他们的争宠,我无可奈何,想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都满意。
在我的心里对他们的爱并没有偏颇,只是觉得姐姐大一点,要学会照顾自己了;弟弟小一点,偶尔会多照顾一点。可能在姐姐的眼里,只看到妈妈对弟弟的照顾,忽略了平时我对她的照顾。这两年的暑假,我都是把弟弟留在家里,单独带姐姐外出旅游;在辅导姐姐做作业的时候,为了保持安静,把房门关上,弟弟却孤零零地蹲在门外;每天放学,姐姐都要买零食,一边品尝一边回家……但是姐姐却感受不到这是我对她的宠爱。
“妈妈只爱我一点点,爱弟弟却很多。”当我一一分析对她好的事情,她还是觉得我不够爱她:“妈妈把弟弟举高高,妈妈和弟弟玩,还笑了。”她都几十斤了,我还能把她举高高吗?举起来我的腰都要折断了。对弟弟笑,难道我就没有对她笑过吗?难道对着弟弟就要虎着脸,不许笑?
弟弟也学着姐姐,只要妈妈对姐姐有点关注,就说“妈妈不爱我”。或者某项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也会说“妈妈不爱我”。弟弟还算容易打发,抱一抱,很快就平静下来了。也许他脑海里还没有“爱”与“不爱”的概念,只是见姐姐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当成了引起妈妈关注的“撒手锏”。
“妈妈不爱我”。也许是孩子的心里期待着更多的关注,又或者是孩子的愿望未能达成时,产生的一种失衡心理。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有足够的关注,多给他们鼓励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归属感。但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迁就和满足,坚持原则,才能让孩子有分寸感。
期待着孩子的口头禅由“妈妈不爱我”变成“妈妈爱我”。漫漫长路,我想用爱滋润你们的心灵,让你们相信爱,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