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10月26日

大船小舟忙穿梭 江水托起新希望

——“跑船人”与西江航运干线的岁月故事

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宋长旺 高卫卫

叶建辉在驾驶室专注地驾驶船舶。本报记者 杨扬 摄

本报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宋长旺 高卫卫

深秋时节,阳光洒在西江上泛起金色的粼粼波光,江面各种船只往来如织,码头作业轰鸣声此起彼伏,奏响了西江黄金水道的繁忙乐章。

“好,可以卸货了!”9月19日上午10时许,泊靠在西江南岸紫金村码头临时泊位的“粤江盈8688”散货船上机声隆隆,随着装卸货信号发出,码头货物传送带上源源不断地卸下建筑用碎石料,下方巨大的货舱稳稳接住。

走进驾驶舱,隔着玻璃窗往外看,甲板和船舱的情况尽收眼底。“我们是从深圳过来的,来回一趟需要40多个小时,今天装满货就往回赶了。”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的船员叶建辉身着救生衣,一边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传送带上的动静,一边熟练地操作舵轮缓慢移动船身位置,眼看货舱被一座座小山似的碎石料填满,他的脸上扬起满意的笑容。等到装卸作业接近尾声,叶建辉看了看货物落舱情况,才放心地喊来年轻伙计接掌船舵,随手拿起水杯快速喝了几口。

已有15年跑船经验的叶建辉,常年在江河上漂泊,皮肤黝黑但双眼炯炯有神。“这行竞争越来越大,前几年我们在广东跑都拉不到货,今年开始跑西江航道,这里砂石原料多、货源充足,今天这船货大概能赚一万多块。”叶建辉笑着打开了话匣子,“从广东一路上来,能明显感觉到西江河段船多,航道繁忙。我们的船吃水4.5米深,以前枯水期有点担心,现在西江航道升级了,船跑得比较顺畅,以后我们都打算跑这边的线路。”

宽阔的江面上,船只穿梭其间,与岸绿景美的西江生态廊道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航运图景。

与“粤江盈8688”散货船相距仅数十米,停靠在云龙大桥下游的“藤县金海2689”散货船也在静候货物装船。

来到“藤县金海2689”二楼驾驶舱,迎面而来的是一位个子不高、脸部轮廓分外鲜明的女性——她是船长邱启清。老家在藤县濛江镇的邱启清今年46岁,从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年纪轻轻便开始了行船生涯,到今年已有30个年头。前几年她参加学校培训,顺利考取内河一类船长适任证书,成为业内为数不多持有一类船长证书的女船长。

站在驾驶台前,邱启清边说边看向江面,眼中闪烁着对这片水域的深情。“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跑西江这条水路,最近两三年越来越多珠三角地区的大货船上来拉货,这行的竞争更加激烈。”邱启清直言,“我从小就是不服输的个性,别人有大船,我也想办法弄艘大船。”

2022年,邱启清与身为二副驾驶员的丈夫覃保东拿出半辈子所有的积蓄500多万元,购入载货量3000多吨的大货船,替换了原有的小货船,夫妻俩实现了跑船生涯的升级。步入船舱,房间、客厅、厨房、卫生间等起居场所一应俱全,夫妻俩和两名船员几乎一年四季吃住在船上,小小的船舱就是他们安稳的家。

“如今两个孩子已经出来工作了,还有一个在广州读大学,中秋节前我们拉货到广州,还顺道和孩子见面一起过了中秋节。”提起家人,邱启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今年,我们经常看到西江上有很多大型机械疏浚河道,肉眼可见江面开阔了,水流没那么湍急了,通航效率大大提高,现在一个月可以跑四到五趟航船,收入也比以前高了,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邱启清的话语里满是期待。

滔滔西江,是连通广西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通道,这条黄金水道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迎着飒爽秋风,叶建辉的“粤江盈8688”满载货物即将启程,邱启清则准备开始新一轮的装货作业。

繁忙的黄金水道上,奋斗者的故事仍在书写。

延伸阅读:

今年以来,我市相关部门紧抓丰水期有利时机,提前安排船闸大修岁修工作,强化交通、港航、海事等部门与西江集团的协同作战,发挥西江航运干线通航保畅机制、西江港航党建联盟作用,加强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下引航道的清淤工程与贵梧3000吨级航道的升级,共同优化了通航条件,使船闸通航能力和船舶装载效率大幅提升。

截至2024年10月,梧州海事局助力西江航运干线关键节点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1.83亿吨,同比增长21.24%,提前70天达到去年全年货物通过量。

--> 2024-10-26 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宋长旺 高卫卫 ——“跑船人”与西江航运干线的岁月故事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86064.html 1 大船小舟忙穿梭 江水托起新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