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我们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和一抓到底的韧劲来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把教育同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成立了市教育提质工程指挥部,大力实施教育提质工程,每年都召开教育工作大会,形成教育优先发展共识,汇集各方资源,统筹解决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凝聚起全市加快教育提质发展的合力。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教育经费170多亿元。教育等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尽心尽力,做到政策落实高效、经费保障优先、用地保障有力、教师编制配备充足和教师职称评定公平公正,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生动局面。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我们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和一抓到底的韧劲来发展教育事业。
今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所以,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梧州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需要以及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发展教育的信心,进一步强化教育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把教育现代化作为梧州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大力实施教育提质工程,更好地担当起时代使命。我们要围绕推动全市整体教育水平进入全区第一方阵这一奋斗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原则,大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教育强市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梧州实践。
一方面,我们要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在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上让人民群众满意。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新建成学校44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供给4万多个,新增自治区普惠性民办园79所、自治区示范园2所、市级示范园8所、县级示范园51所,全市2.5万名随迁子女实现就近入学、入好学,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在接下来的新一轮教育提质发展三年行动中,我们要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把发展教育的着力点从推动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聚焦公平优质教育更加彰显这一目标,主动适应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补短板、促均衡、强品质,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要强化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三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六堡茶产教融合学院等6个产教融合学院、合作企业38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250多个,订单培养学生约6000人。目前,全市拥有10个国家和自治区级示范特色专业和7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当前,我市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光伏电子五大支柱产业和六堡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应当积极促进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链接,让教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引领产业发展、人才聚集、能级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新一轮教育提质发展三年行动的征程上,我们必须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以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从而实现教育强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