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枚 通讯员 蒙小清
11月4日至5日,由广西广播电视台、梧州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的纪录片《茶船古道》,在马来西亚寰宇电视、中国广西卫视和梧州市广播电视台两国三台同步热播。纪录片以真挚生动的人文故事,客观细腻的人物刻画,生动鲜明的文化交融景象,展现由一条航道、一杯茶汤所架起的中外文化交流“桥梁”的不朽影响力。
“我们拍摄团队以六堡茶文化作为统一的切入点,从茶船古道的始发站梧州六堡镇开始,重走这条横跨珠江-西江经济带、衔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水上通道,到六堡茶有着广泛影响的马来西亚等国家,探寻茶文化等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承发展。从策划到立项,再到拍摄、制作、播出,历时近两年。”《茶船古道》总导演邓戈说,该片采取人文叙事的呈现方式,将航道上重要节点城市,以人物故事串联成篇,展现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六堡茶文化给“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华人华侨带来的精神共鸣和心灵归属。
重走茶船古道 追溯文化交融
作为自治区广电局“中国—东盟合拍计划”的扶持项目,《茶船古道》立意很高。
项目立项、开始拍摄的202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二十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项目完成制作、播出的2024年,则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片子的出发点就是紧扣服务国家重要外交节点,着力为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提供生动支撑,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本土样本。
为何要选择记录茶船古道?邓戈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心相通的基础是文化相融。六堡茶文化不仅在中国的两广地区广泛流传,在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也有着深远影响。茶船古道是连通粤港澳且直通南洋的重要航道,六堡茶也通过这条航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这条以茶为媒、以舟楫为载的航线承载了中国茶文化出海传播的重要一页,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基于《茶船古道》的出发点,这部纪录片不仅仅说茶,说船,说古道,更多的却是借助六堡茶切入,讲人文,讲故事,把中国岭南的乡土气息展示给马来西亚观众,也把马来西亚的异国风情呈现给中国人民。
2023年年初定下拍摄方案后,由广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团队、梧州市融媒体中心(梧州市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团队联合组成的摄制组,开始纪录片创作的“溯源”工作。
为了保证纪录片的真实性,主创人员前期查阅了大量与六堡茶、茶船古道、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书籍文献。一年多来,摄制组多次深入马来西亚的怡保、槟城、吉隆坡、马六甲,中国的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及香港、澳门等地,探寻以六堡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绵延和出海的轨迹,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扛着摄像机边采风边采访拍摄,为纪录片后期的撰稿、剪辑奠定坚实基础。
记录时代价值 展现人文气息
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六堡茶借助茶船古道向外持续输出,渗透到西江流域、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各国消费者的生活当中。
在《茶船古道》里,以六堡茶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成为贯穿全片的主线。为展示茶船古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之下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又具有统一文化精神的“一带一路”文化现象,摄制组与拍摄地居民深入沟通交流,力求在宏大主题背景下有更细腻的形象表达,展现鲜明的人文气息,凸显浓厚的人间烟火气。
在马来西亚拍摄期间,邓戈感受到了六堡茶借助茶船古道出海畅销东南亚,并成为一种文化载体,让中国茶文化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正好遇上槟城的一位华人采访对象为庆祝孙女百日,当天特地为她封存了一罐茶叶,很多像封茶礼这样的中国传统习俗,早已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邓戈说。
“我们两次到马来西亚采访拍摄,深刻体会到当地对于茶文化的推崇,年轻人对六堡茶的重视与热爱,采风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故事,最终形成了纪录片的叙事框架。”采访中,纪录片执行编导、制片人蒙涛与记者分享了采风感受,十九世纪因当地锡矿的发掘与开发,六堡茶祛湿的功效使其成为南洋谋生华工的“救命茶”,并逐步受到华人推崇,至今仍深刻影响着马来西亚社会,也让六堡茶成为南洋华人日常不可或缺的“口粮茶”。如今,当地不少年轻人敢于创新,将茶与咖啡、酒、食品结合,创造出如六堡茶鸡尾酒等丰富多彩的六堡茶衍生产品。在香港、澳门等地拍摄时,蒙涛也观察到,以往当地企业喜欢以咖啡招待客人,现在有不少人开始将咖啡替换成茶叶,一套标准的茶具也必不可少。
“《茶船古道》纪录片分两集,每集展现内容各有层次和主题。其中,上集《古道悠悠》展现六堡、茶船、江河、出海、甘苦、生根等六个层次内容,下集《香远意长》展现乡愁、风俗、传承、创造、振兴等五个层次内容,从历史、文化、产业、社会等角度探寻茶船古道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和时代价值。”邓戈介绍,团队先后寻访拍摄了30多个故事,最年长的采访对象已有90多岁,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优中选优,精选出其中三分之一在纪录片中呈现。
深挖历史文化 服务产业发展
在《茶船古道》的镜头里,我市的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展示六堡茶的制作方式、特点;马来西亚华人讲述以六堡茶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在当地的生根发芽,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在当地的保留与变迁;香港、澳门“一盅两件叹杯茶”的茶楼文化流传至今;以茶入菜、以茶佐餐的习惯处处可见。
……
“纪录片以一个个茶船古道沿线故事,以点带面串联起‘一带一路’的宏大篇章,采访拍摄的内容既表现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又致敬传统文化。”邓戈说,为了让纪录片呈现出更好效果,在后期剪辑制作阶段,团队是边剪片边补拍边打磨脚本,纪录片的文稿修改了近20次,直到纪录片播出前还在修改,精益求精。
“在我们的纪录片里,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物,都受到了六堡茶以及中国茶文化的熏陶。”邓戈说,“我们就是要把茶船古道、‘一带一路’的故事讲好,通过故事让大家重新认识六堡茶。六堡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下南洋’,更是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印证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海相依、文化相融、民心相通。”
作为《茶船古道》纪录片的联合出品单位,梧州市融媒体中心一直致力于深度挖掘本地六堡茶历史文化,讲好六堡茶文化发展及产业故事。
梧州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肖苗生说:“梧州市融媒体中心一直关注六堡茶产业发展,在挖掘六堡茶的文化历史上不遗余力。2020年,我们推出了《茶船古道》一书,第一次把茶船古道这条历史上的国际文化贸易大通道完整地勾勒出来。现在,我们又以纪录片的形式,从历史、文化、产业、社会等角度探寻茶船古道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和时代价值,凸显‘一带一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梧州市融媒体中心围绕六堡茶产业发展,策划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院士把脉问诊 共谋六堡茶发展新路》《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梧州市全力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广西茶产业“半壁江山”》《携手开启合作新空间 续写茶船古道新篇章》等系列报道,拍摄《跟着总书记长见识——有关六堡茶的小故事》《共富路上茶更香》等短视频作品,录制《茶人·茶缘》系列音频节目,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发布,反映梧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全产业链思维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的生动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到2024年10月,梧州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发布关于六堡茶产业相关稿件超8000篇。其中,《跟着总书记长见识——有关六堡茶的小故事》《六堡茶联农带农富农》《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梧州市全力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广西茶产业“半壁江山”》《黑茶本源 醇然六堡》等作品荣获多项行业奖项,纪录片《四时六堡》荣获“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大会”专题纪实类2022—2023年度好作品等多项大奖。
本版图片由蒙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