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梧州市郊的泗洲岛交通不便,群众对岛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泗洲生产大队办起了广播站,为广大群众送来党和政府的声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广播站设有高音喇叭和入户喇叭。高音喇叭架设在大队办公楼房顶上,入户喇叭接到村民家,每户一个喇叭。广播站每天分早午晚三个时段播放,播音员有蒙远帆等年轻人。
广播站播放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党的方针政策,有农业生产知识,还有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梧州电台新闻等。
那时,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广播便成了生产大队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群众的精神乐园。每当有重要的通知或安排,广播站都会通过喇叭传达给群众。每当悠扬的歌声从喇叭中传出,整个小岛仿佛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那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等,让群众在繁忙的劳作之余,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音喇叭由于安装在高处,播放起来声音高亢,响彻四方。在户外的群众一边劳作,一边听时事新闻或欣赏歌曲,其乐无穷。可以说,当时泗洲广播站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入户喇叭户户皆有,一家人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广播,甚是轻松愉快。吃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听广播,特别是每当梧州电台播放小说联播时,更是引人入胜。
虽然广播站和喇叭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些回忆将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征程中继续前行。
(邓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