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俊杰 通讯员 盘振春
在我市各个社区,每逢佳节,民族团结的欢乐氛围便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广西三月三的民族欢歌、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儿童节的欢乐游园……这些节日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彩展示,更是各民族群众交融互嵌的生动写照。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措并举全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区环境,大力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社区换新颜 共享新生活
初冬时节,藤县藤州镇城南社区的居民们迎着朝阳,在清新的空气中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散步慢跑,各族群众亲如一家,洋溢着温暖和谐的气息。走进城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光线明亮、环境整洁,办公区域秩序井然。“与之前狭小破旧的社区服务场所相比,现在的环境真是让人舒心。”一位正在办理业务的社区居民感慨道。
该中心的变化得益于藤县实施的“绣美社区”建设行动。针对农村社区服务场所存在的窄、小、旧等问题,藤县自去年以来采取新建、改扩建和资源整合等措施,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全、服务便民、一室多用、党群共享的服务场所。目前,藤县已建成5个县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一个农村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不仅社区服务中心焕然一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迎来了更大的变化。市民李女士家住在长洲区丰业花园,“从家步行几分钟便能到西堤公园散步,到幸福市场买菜,非常方便。”李女士说。
我市以中山、大学、云龙、丰业、两广等5个社区为试点,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居民只需步行15分钟,即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包括农贸市场、超市、早餐店、便利店、快递站点等,以及教育、医疗、娱乐、健身、养老、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日常生活更加快捷高效。下一步,我市力争于2027年底全市所有社区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基本保障类业态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公共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等城市更新行动重点项目94个,直接受益群众90多万人。今年1至10月,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67.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7.1%,让各族群众共享了繁荣进步的成果。
服务提质效 人居更和谐
日前,在龙圩区龙圩镇福达社区,梧州人社金牌就业管家“家门口”服务站前人头攒动,有就业意向的居民在此浏览企业招聘岗位、咨询就业信息。49岁的张先生返乡后一直未找到合适工作,在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成功应聘了当地一家企业的门卫岗位。
像这样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岗位推荐、政策咨询等服务的就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我市已累计建成86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并在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就业服务专员,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均等化的就业公共服务。
除了就业服务,我市还聚焦社会治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加强市县乡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推行矛盾纠纷化解“三二一一”工作机制,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
——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和“党建+网格+大数据”等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打造基层“石榴籽调解室”,创新“邻里党建”“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社会保护”“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骑楼大妈”“长安义工”“1+5+N”街长制等“五治”融合新模式。
文化润心田 共筑一家亲
今年重阳节,万秀区蓝天社区内欢声笑语不断,各族群众欢歌起舞,《歌从茶香来》等节目更是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服务中心内,各族群众一起包饺子、交流书法棋艺,共享节日的喜悦。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市面向社会创新实施“浸润”工程,充分利用“同心文化载体”“石榴籽课堂”“茶园讲堂”等各领域宣传载体,以蒙山山歌、长洲下俚歌、岑溪牛娘戏、藤县牛歌戏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艺表演形式,在农村、社区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艺术表演,截至目前已累计演出147场,观演人数超40万人。
此外,我市还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全方位、多形式推动中华诗词文化、狮舞文化、粤剧文化、茶船古道文化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进公共文化设施、进城市标志性建筑、进旅游景点等,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