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12月01日

塘源一工地曾出土一件明代青花婴戏盖罐,现藏于市博物馆

再现明朝孩童有趣生活

(莫水兰 文并供图)

青花婴戏盖罐部分图案。

青花婴戏盖罐部分图案。

1973年,在梧州市塘源一工地出土一件明代青花婴戏盖罐,现收藏于梧州市博物馆。该青花婴戏盖罐通高30.7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11.5厘米。钮盖、直口,溜肩,弧腹,浅圈足。盖为莲瓣纹,颈部为杂宝纹,肩和底部施焦叶纹,腹部绘婴戏图为主题纹饰,五个儿童游戏,姿态各异,体态活泼,雅态可掬,背景衬以杨柳、花草、云气、蝴蝶等。整个器物造型古朴,釉面青白润洁。

婴戏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被广泛运用于陶瓷器、玉器、铜镜、丝织品等器物之上。其主要以孩童戏耍等为题材,充满童趣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出当时社会的风俗面貌。婴戏图萌芽于先秦时期,这时期儿童还不是创作的主体,只是依附于其他的形象。三国魏晋时期,儿童形象有了很大发展,出现单独以儿童为主体的创作。到隋唐时期,有关儿童题材创作开始大量出现。在宋代,以儿童为题材的婴戏图进入全盛时期。元明清时期,婴戏图亦是各种器物装饰的主要题材。

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商贾、地主、新兴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世俗文化繁荣发展。明朝世俗音乐兴盛,以传奇和杂剧为主要代表的戏曲艺术进入黄金时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文人雅士等也热衷于通俗小说的创作与欣赏;宗教氛围浓厚的庙会,与商业及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售卖各种商品、表演歌舞杂技、戏曲等。当时,普通大众的节日娱乐活动也更世俗化,正月舞狮子、放鞭炮、耍龙灯等,元宵赏灯等,清明郊外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端午划龙舟、斗草等,重阳登高、冬至冰上游戏等,这些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构成明朝社会的独特面貌。因此,主要以表现儿童日常玩乐为主的婴戏题材,符合世俗审美,在明代被广泛应用。

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明代青花婴戏盖罐,腹部的婴戏图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画面有三名儿童:中间的儿童右手拿一物品(似乎为莲蓬或花草),左手拉着右侧稍年幼的儿童右手;右侧儿童左手同样拿着一物品(似乎为莲蓬或花草),侧头看向旁边的一株花草;左侧的儿童双手呈张开状,都拿着物品(似乎为莲蓬或花草),侧身望向身旁的两同伴,左手拿的物品(似乎为莲蓬或花草)与中间儿童对望嬉戏。另一部分画面有两名儿童:右侧一儿童手持风筝,风筝左上方为一蝴蝶;左侧一儿童双手微张,身体呈下蹲前倾准备状,旁边有一花草丛,似乎在寻找、观察、捕捉什么东西。这幅婴戏图,主要描绘儿童一同嬉戏的场景,体现出明代儿童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充满朝气,也是古代人们对多子多福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

这件明代青花婴戏盖罐生动再现了明朝时期孩童们真实有趣的生活,是明代世俗文化的直接反映,对研究明代儿童服饰及日常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水兰 文并供图)

--> 2024-12-01 (莫水兰 文并供图) 塘源一工地曾出土一件明代青花婴戏盖罐,现藏于市博物馆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88809.html 1 再现明朝孩童有趣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