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俊杰 通讯员 庞广蛟 梁铁
岑溪,自古以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岑溪市南渡镇六四村,有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古茶树群落,面积约30公顷,树高在6至20米不等,其中一株古茶树更是历经1700多年风雨,是目前广西发现的最古老的茶树。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岑溪市成为了六堡茶种苗繁育与茶树种植的理想之地。近年来,该市以南渡镇、水汶镇、梨木镇、筋竹镇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推动茶产业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让茶叶成茶业,青山变“金山”。
精准布局促发展
近日,糯垌镇古河生态茶园内,工人们正穿梭于茶树间,细心修剪、培土、施肥。“梧州六堡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信心倍增。”茶园负责人莫滨丞介绍,去年以来,茶园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100亩,并新建了一座初制茶加工厂,配备自动化毛茶加工设备,预计明年春季投产,日产量可达2400公斤。
为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岑溪市出台《2024年岑溪市生态茶园建设攻坚月行动方案》,细化1.8万亩种植任务至各个乡镇,并实施“每周一督”机制,确保茶园建设顺利推进。市镇两级茶产业技术团队深入茶园一线,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累计现场服务指导252次,培训茶农1600余人。
“我们还以马路镇大垌茶园、水汶镇良乃茶园为示范点,带动27个茶园套种油茶,逐步扩大‘岑软系列油茶良种+适制六堡茶系列品种’规模。”岑溪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依托本土特色大力推广“双茶”套种模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激发茶企与茶农积极性。
自2021年以来,岑溪市累计新建茶园种植面积5.8万亩,新建茶园44个,其中千亩以上规模茶园10个。2023—2024年冬春茶园建设工作中,该市共规划茶园28个,已流转土地21417亩,种植18881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延链补链强产业
近日,诚谏镇黎垌村安置点农产品加工厂内,制茶工人们忙碌于各道工序,对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杀青、揉捻、烘干,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锁住鲜芽的原始清香,确保每一片茶叶都能呈现出最佳的品质。该加工厂每日可加工鲜叶1500至2500公斤。
“为了持续扩大茶产业规模,我们积极引进茶厂、茶企,建设茶叶加工厂,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岑溪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有茶叶加工厂2家,均获得SC认证,年产能400吨;新建初制茶叶加工厂9个,预计毛茶年总产能1314吨。
岑溪市的茶产业发展并未止步于单一的茶叶生产。该市以原生态茶园种植基地为主导,通过“茶+N”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天龙茶产业示范区作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四星级),以其独特的空间创新布局,将茶树种质资源区、品种繁育展示区、生态茶园标准化种植区、茶旅观光带、茶文化体验中心等融为一体;水汶良乃茶园创新“生态茶园+高标准农田”模式,打造“1+1+N”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力发展“茶叶休闲+农业科普教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梨木镇将茶园景点融入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当中,建设万亩茶文旅融合休闲度假区,让游客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一步,岑溪市计划发展13个茶文旅茶园,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茶叶产品和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联农带农促增收
乡村产业振兴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岑溪市积极盘活土地、劳动力、资产等要素,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当中,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体。
在水汶镇良乃村,村民邓兴天将自家土地流转给生态茶园种植茶树。“现在每个月不仅有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还能到茶园务工,实现了收入的双增长,真是一举两得。”邓兴天笑着说。
良乃村村委会主任邓小明介绍,该村积极推行“土地流转获租金、基地务农挣薪金、资金入股分股金”的“一地生三金”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将100多户茶园土地流转户紧密联结在茶叶种植产业链上。如今,该村茶苗种植面积2000多亩,人均增收7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万余元。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在茶产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带动茶产业更好发挥联农带农富农作用,今年,岑溪市茶产业协会成立了党支部,以“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协会种植业主积极推进茶园建设,涉及茶园面积超4.5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77%。
自2021年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启动以来,岑溪市累计流转土地约5.8万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400多万元。该市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6家,覆盖25个脱贫村,受益村民约2.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