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短剧之风,卷至“银发赛道”。一些中老年题材短剧盯上老年人,批量推出各种离谱剧情的内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此乐此不疲,愿意每天花几个小时付费解锁观看。刷短剧不仅“劳神”还“伤财”,有人刷爆银行卡,有人手机被家人设置成“青少年模式”。
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越来越“老”,数字技术却越来越“新”。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跟上数字化发展步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热点。然而,从不懂使用智能手机到沉迷网络,不少老年人刚跨越“数字鸿沟”,便陷入了“数字沉迷”,成为“银发低头族”,老年人沉迷网络问题日益凸显。
以往,父母告诫孩子“少玩手机”。如今,“少玩手机”变成了长大的孩子对老去的父母的叮嘱。尽管老年人的网龄不长,但是每天上网时间却不短,相关调研显示,不少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乃至6小时,短剧、短视频已经成为老年人网络消遣的主要渠道。“懒得出门去,躺下刷手机”成为不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甚至还有一些老年人熬夜追剧、刷短视频。一些年轻人开始对网络成瘾的父母表示担忧,不得不为他们设置防沉迷的“青少年模式”。
“银发低头族”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使然。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虽然不断普及,但对老年人来说仍是新鲜事物,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为老年人打开了不同视角看世界的大门。而算法机制又投其所好,精准获取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后,源源不断地推送贴合他们兴趣的视频、直播,让老年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部分老年人的线下文体活动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而通过智能手机进入虚拟娱乐空间,成了老年人的精神寄托。此外,“银发低头族”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子女对老年人关爱“缺失”,陪伴“缺位”。智能手机提供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成为老年人情感交流的工具,填补了其精神世界的空虚。
获取信息,娱乐消遣,排解烦闷,合理使用互联网能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沉迷于网络世界所带来的健康风险等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减少老年人对网络的依赖和沉迷,需要给予“银发低头族”更多包容和关爱,要开发形式多样的老年人线下文娱活动,鼓励他们参加线下社交,引导他们合理、适度、积极地使用互联网。
应当看到,保护“银发低头族”的重点不在于网络戒断,一禁了之,而是要关注其背后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提升数字化素养,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享受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这也是发展“银发经济”、助推老年人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