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龙天传 通讯员 贾婉
日前,梧州市新主题·圣文雅居青少年成长营地内热闹非凡。梧州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梧州市第三中学举办的特色主题研学活动在该营地顺利举行,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国学氛围和青春气息。
当天,在活动现场的植物拓染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着各自采集的植物。初二学生小李拿起一片红叶,兴奋地对旁边的同学说:“看,这片叶子颜色多漂亮,拓染出来的作品一定很美!”学生小王则小心翼翼地将花瓣在白纸上摆放出一个心形,周围的同学纷纷围过来,一起讨论如何才能让拓染作品更加生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互相帮助,先是用水彩笔沿着叶脉涂色,随后再小心翼翼地印染到白纸上,最终共同完成了拓染作品,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古代,投壶比赛是一种常见的会友社交形式,我们今天也来体验一下!”在投壶比赛现场,学生们跟随研学导师的安排,分成几个小组,轮流投壶。每当投中,队友们便会欢呼雀跃,击掌庆祝。而失误时,大家则会互相鼓励。在比赛间隙,学生们还相互讨论投壶技巧,分享心得。比赛在紧张而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们在竞争中学会了尊重和团结。
在竹编非遗体验区,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手把手地学习竹编技艺。初一学生小李遇到了难题,手中的竹条怎么也编不出老师示范的样子。旁边的同学小刘见状,主动伸出了援手,耐心地教小李如何把握编织的节奏。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一件精美的竹编作品逐渐成形。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一幕幕,成为了现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孔子儒家文化参观学习区,学生们边听老师讲解,边交流感悟。初三年级的学生小赵感慨地说:“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让我明白了学习要不断回顾和总结。”旁边的学生小黄点头赞同:“是的,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我们要学会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学习。”他们的讨论吸引了更多同学加入,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场成了一场感悟分享会。
活动的尾声,学生们围坐在孔子雕像周围,低头沉思,仿佛在聆听这位古代圣贤的教诲。他们开始理解,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据悉,今年是梧州市第三中学建校130周年,该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书香校园”的称号。该校校长黎咏梅表示,多年来,学校以“弘文”文化为引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本次活动的开展,正是该校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的具体实践,通过不断创新阅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学校将以依托梧州市融媒体中心的各类资源,为学生们搭建优质研学实践平台,全面助力青少年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