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惠小勇 李伟 宋立崑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今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中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
多年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湖北省十堰市,将守水护水当作头等大事,建成空、天、地智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护水机制,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形成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环境治理,水清山绿环境更美
【“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习近平】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张湾分局副局长赵勇每天晚上睡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阅当日地表水分析报告。“下雨冲刷、管网破损、仪器故障都会影响监测结果。”他说,“一旦收到异常反馈,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查清处置。”
丹江口水库六成以上水域面积和七成以上库岸线都位于十堰市境内。穿城而过的犟河,全长50.2公里,包含赵勇的责任河段。
漫步犟河边新整修的游人步道,听着潺潺流水声,感受着清新湿润的微风,不禁心旷神怡。人们很难想象,眼下这条“公园河”,多年前还是一条“臭水沟”。
山城十堰曾是东风汽车总部所在地,属于“先有厂、后有城”,不同年代的职工楼、农村自建房挤在犟河两岸。多年来,自建房没有管网、老职工楼的管道被泥沙掩埋堵塞,住得久了,大家只觉犟河水体愈发黑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三年,是十堰市“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目标的集中攻坚期,雨污分流势在必行。“许多建筑的图纸早已遗失,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赵勇说,大家想到一个办法:在明渠里投放乒乓球,再到河道里等“球”顺水流出,就可得知水流的起点和终点。遇到放不进乒乓球的狭窄口子,就换用红墨水或小泡沫。
在十堰市,类似犟河汇入汉江最后到达丹江口水库的大小河流,共有189条。基层干部们硬是“手脚并用”,绘出了全市流域管网图,基本摸清现状底数、污染源头,形成用地布局图、产业布局图、绿色基础设施图,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
近年来,每当收到水质预警,赵勇都会第一时间带队,在大大小小的涵洞、支沟里,一边弯腰扒开灌木杂草,一边找污染源。
“这一条是雨水管道,直接通河道。那一条是污水管道,通往下游的污水处理厂。”赵勇指着穿过河床的两条管道说,“小河净,大库才能清,雨污分流是清水北送的保障。”
现在,智慧护水的“天罗地网”成了赵勇的帮手。依托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数字平台,2000公里给排水管网、30多万个涉水城市部件全部上图,环保、农业、水利、城管等部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发现情况第一时间预警,通知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置。“现在巡检更精准省心了。”他说。
守水护水收获喜人成绩:据统计,今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Ⅰ类标准,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天然水质检测员”桃花水母频频现身。
志愿服务,自觉守水护水节水
【“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习近平】
“现在出来清漂不用带水,用瓶子往船下一舀,就可以喝。”清漂船迎风出航,水面泛起阵阵涟漪。55岁的“小水滴”清漂志愿者张绪春不时用工具捞起水面枯枝。“在我负责的10公里库岸线上,巡检一趟得两个小时,漂浮物主要是一些枯枝败叶。”他说。
家住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的张绪春原本是汉江上的渔民,靠在水库网箱养鱼为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张绪春等库区渔民响应号召交船退渔。后来,他成为一名库区清漂员,并加入了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
走进“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展厅,志愿者照片挂满整整一面墙,张绪春的照片也在其中。据统计,“小水滴”注册志愿者有近20万人。而近些年,十堰相继孕育了250个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参与“文明河流”建设,带动广大群众开展垃圾捡拾、水面漂浮物清理等各类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报名志愿服务的人更多了。”张绪春说,“还有很多北方的志愿者,不远千里来加入我们哩。”他口中的北方志愿者,指的是京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服务联盟,包含6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7800多名志愿者。
今年66岁的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河屯村村民贺玉凤,就是该联盟成员之一。近一年来,贺玉凤先后4次到十堰开展护水活动。“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守护这库清水有多不容易。”她说,“这是我们每天喝的水,更应该好好保护。”
绿色发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习近平】
“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湖北鑫资再生资源集团董事长赵津龙说起“行业经”,滔滔不绝。
在十堰市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16家企业中,鑫资集团旗下企业占了14家。“来房县前,我琢磨循环产业已经有几年了,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能够看到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决心。”赵津龙说。
在鑫资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的拆解车间里,复印机、打印机、微波炉等废旧小家电堆积如山,等待被拆解、分流、提炼,最终变废为宝。“我们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设立了5317个回收点,每天约有1500吨废旧小家电被送到这里。”赵津龙表示,循环产业上游稳定、成本可控。以此为依托,制铜、制铝、塑料产业蓬勃发展。
在鑫资集团下属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赵津龙指着环保设备介绍,炼铜产生的烟气通过管道,先进入5米深的沉降池,把烟气中的金属颗粒留在水中用于二次冶炼。余下的气体通过二次燃烧、脱硝脱硫,将资源“吃干榨净”,剩下的水蒸气经环保检测后排放。
“我们的生产设备一般只占总设备的三分之一,其他都是循环和环保检测设备。这样做,不仅减少了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理成本,还提高了铜的产出率。”他说。
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建前,房县还是一个深度贫困的农业县。“肩负守水护水的使命任务,决定了全县致富不能有任何‘门槛低、见效快’的念头,必须扎实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房县县委书记谢晓鸣表示,截至11月,园区已实现260亿元产值,预计创造年税收20亿元。同时,园区每年节约矿产资源约300万吨,减少废物排放约500万吨。
为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十堰市先后拒批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大项目100多个,淘汰燃煤锅炉392台;关闭迁建企业561家,淘汰水泥、钢铁、纸浆等产能300多万吨;每年永久性减少税收22亿元。
“总书记的回信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十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丹江口库区肩负着守好首都及北方1.08亿人民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我们将坚持保护就是发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新华社武汉12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