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竞仪 通讯员 曾维维
12月13日,梧州市融媒体中心组织蒙山县蒙山镇第一小学融美小记者站小记者们走进桂林市靖江王府和象山景区,通过了解桂林人文历史、感受山水之美等一系列特色研学活动,增长了见识,收获了成长与快乐。
阅王城历史,体验王府秘拓
“桂林山水甲天下,阅尽王城知桂林。”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语道出了靖江王府承载的厚重历史。靖江王府是桂林历史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藩王府。
走进靖江王府,仿佛走进了桂林的历史文化之门,不仅能够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能领略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靖江王府对称型的布局结构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据介绍,靖江王府内以独秀峰为坐标的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等主体建筑。为了让靖江王府看上去更加匀称美观,中线东西侧的宫院楼宇均呈对称布局,相互呼应。
“王府的建筑设计很讲究对称。”五年级7班小记者陈思菡感叹。皇家府邸的建筑布局、桂林傩面、靖江王府出行仪仗、梅瓶器物……研学导师娓娓道来,小记者们沉浸其中,了解靖江王府的风云变幻,感叹桂林历史文化的深厚和精彩。
最让小记者们期待的是体验王府秘拓。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具制作、选材用料、颜料调制、色彩运用等,都形成了一整套区别于传统拓印的流程和方法。小记者们小心地铺上纸,均匀敲打,用沾有天然矿物质染料的拓包上色,拓印“福”字。手捧张张“福”字,大家在了解古法秘技的同时,深刻感受古代福寿文化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赏奇妙山水,感受自然伟力
沿着漓江边步行数百米,小记者们看到了桂林市的城徽——象鼻山。远远看去,它酷似一头在漓江边饮水的大象。“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大约150平方米的圆洞。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倒映在江中,与象鼻山的倒影相映成趣,形成一轮临水明月的景象,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画面,这就是著名的‘象山水月’奇观……”通过倾听研学导师讲解,小记者们感受着“象山水月”景观的魅力。
看着眼前的美景,五年级2班小记者雷越彬感到疑惑:“象鼻山是怎么形成的?”研学导师耐心解答,“象鼻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约在3.6亿年前,当时的桂林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约在2亿年前的地壳变动中,山峦渐渐‘浮出水面’,岩层上升后经历长期的风化、冲刷、侵蚀,最终变成了一座座石山,象鼻山就是其中的一座。象鼻山是桂林八景之一,是最能代表桂林山水意境的画面。”江水在“象鼻”“象腿”之间穿洞而过,小记者们静静观赏,纷纷感叹自然之力的神奇和伟大。
当天,小记者们还开展了学习古代拜师礼仪、沉浸式模拟科举考试、体验科举放榜等活动,寓教于乐,小记者们在这片风光旖旎的山水之间,聆听历史的回响,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蒙山县蒙山镇第一小学校长陈世忠表示,学校构建“融美共育”育人体系,擦亮“融美”校园文化品牌。此次特色研学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而且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学生们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探究学习,获得“历史现场感”,使学习更具开放性、实践性。学生们在与社会多视角、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中,拓展了学习与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