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群众过冬至很隆重。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就是过节,特别是像冬至这样盛大的节日,不但杀鸡、杀鸭、做豆腐,还包粽子。总之,春节有的佳肴美食,冬至一样不少。
为使我们能在冬至吃上可口的粽子,母亲在冬至到来前一天就开始张罗包粽子,烧灰水、浸糯米、煮粽叶,每个环节的工作,母亲都十分娴熟。冬至前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母亲便开始包粽子。只见母亲拿起三片粽叶,中间缝隙处重合呈一字形摆放在手上,在粽叶中间部位依次放上糯米、五花肉、江南豆等食材,再将上下部的粽叶上下对折,完全盖住馅料,然后用细竹篾或柔韧的稻草将粽子绑好固定后,粽子就包好了。我们四姐弟也试着学包粽子,但我们始终还是未能掌握要领,包出来的粽子难看极了。“万事开头难,多包就会包得好看的。”母亲不断地鼓励我们。
那时候,农村人的菜式不是很丰富。而母亲在逢年过节时,却变着花样多做些菜,让嘴馋的我们能解馋。做豆腐是母亲的拿手好戏,冬至到了,母亲自然要露一下“绝活”。母亲说,做豆腐最关键的是放石膏的比例问题,也就是说放多少石膏合适,石膏放多了,豆腐会很硬,口感偏老,石膏放少了,便会做不成豆腐,因此要根据黄豆的多少灵活调整放石膏的数量。母亲从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她做出的豆腐质地细嫩,味道鲜美爽口。
冬至当日,吃过午饭后,进入了晚餐关键时刻,那就是杀鸡。那时的鸡都是自己放养的,喂的是谷、糠等,平时鸡会出去觅食捉虫子吃,从小鸡到养成可以宰杀的肉鸡,要养一年左右。所以,那时养的鸡肉质结实,味道甘甜。像这样的美味佳肴平时是很难吃到的,只有在过年过节或有亲戚来访时才有这种“口福”,或许这就是小朋友天天掰着手指头盼过年过节的缘故吧。
有时候,母亲会带我们到河里捕一些鱼回来,筑堰拦河是最常见的捕鱼方法。家乡的小河水虽然不深,大鱼也少,但小鱼却极多,各种鱼汇集在小河中,也为改善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傍晚,母亲把鱼儿放在锅里用明火细煎,不一会儿便满屋飘香,害得嘴馋的我们直吞口水。鱼、鸡、豆腐、青菜做好放上桌面后,冬至团圆饭便在满屋飘香中拉开帷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讲着白天经历的趣事,其乐融融。
吃过晚饭,母亲把灶里的柴火搬出来,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堆旁,只见母亲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为我们讲故事,我们四姐弟在听着母亲讲的励志故事中渐渐长大成人。
如今,母亲已离我们而去,她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现在的食物丰富,但儿时那种鲜美可口的味道至今仍难以忘怀。
(黎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