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从“孤苦亡告”的游子,到备受关怀的“掌上明珠”,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展现出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祖国好,澳门会更好”,祖国始终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的最坚强后盾,始终为澳门发展提供最大机遇。潮涌海天阔,风劲好扬帆。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祖国的“掌上明珠”定能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澳门,镜海扬帆风正劲
入夜时分,身披华灯的澳门大桥如一条蛟龙,蜿蜒于古称“镜海”的海面之上。这座于2024年通车的澳门第四座跨海大桥,不仅是澳门半岛与氹仔的交通枢纽,更是助力澳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向繁荣未来的最新通道。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开启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澳门也成为世界观察“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窗口。
劲帆归海澳,门迎万里风。回归25年来,澳门以祖国为坚强后盾,在向阳而生中华丽转身,在风雨历练中走向成熟,向世界展示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
本固根深才能枝荣叶茂
澳门回归纪念亭旁,一株白玉兰亭亭玉立、枝荣叶茂。这是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于2000年亲手所植。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一国两制’方针如同澳门四季常青的绿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回归祖国之初,澳门知名人士马万祺老先生曾有感而发。
如今,“一国两制”这棵常青之树已深深扎根于澳门的沃土,茁壮成长。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澳门发展成为物阜民丰、政通人和的国际知名都市,开创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澳门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取得多项令世人惊叹的成绩单:
——回归后澳门本地生产总值(GDP)由1999年的519亿元(澳门元,下同)增长到2019年的4445亿元,保持年均11%的增长率,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澳门2023年GDP增长高达80.5%;
——1999年至2023年,澳门人均GDP由1.5万美元增至6.9万美元;
——1999年至2023年,澳门失业率从6.3%降至2.7%;
——澳门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数,由回归之初的约5000元升至2023年的约2万元。
“25年前我曾来澳门旅游,2018年再度来到澳门时,我发现这座城市的变化堪称奇迹。”澳门大西洋银行行政总裁、葡萄牙人区伟时说,得益于“一国两制”的优势,一些国际公司将港澳视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桥梁。反之,一些内地公司如果想要国际化,也会首选在港澳试水。
25岁的澳门特区摘下多项引以为傲的国际桂冠:
——在202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富有国家(地区)排名中,澳门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2023年和2024年,澳门因会展业突出表现,分别被评选为“最佳亚洲会议城市”和“最佳会议商务城市”;
——在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文化城市命名活动中,澳门特区获得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殊荣。
25年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伟大祖国的支持下,在澳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澳门特区历届政府的接续奋斗下,澳门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各个领域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
爱国爱澳铸就情怀底色
早上8时,澳门教业中学操场,十名少年分列两队昂首阔步走到升旗台前,在国歌声中仰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学的杜岚校长带领全体师生,在校园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今天,澳门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基本法教育的相关内容,宪法和基本法被列为大学必修课。
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表示,澳门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
25年来,澳门社会各界在爱国爱澳的旗帜下实现广泛团结,爱国爱澳力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为特区政府依法有效施政、确保“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澳门率先履行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宪制责任,制定澳门维护国家安全法;2018年设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2021年设立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和技术顾问;连续7年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澳门特区始终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广大居民和青少年的家国意识稳步提升。
国情教育(澳门)协会自2009年以来每年组织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参赛人数屡创新高。“澳门虽小,但心系家国,下一代也一定会传承下去。”国情教育(澳门)协会会长王海涛相信,澳门人对祖国了解越多,认同感会越强。
背靠祖国擦亮澳门“金名片”
浩瀚宇宙中,有一颗以“澳门”命名的星。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时刻监测着地球磁场的变化。
“‘澳科一号’在全球地磁科学领域具有极大影响力,是澳门一张硬核高科技名片。”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张可可说,这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与内地合作的成功典范。
澳门回归祖国后,国家科技部先后批准澳门成立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今,澳门在中药质量研究、太空科学、健康科学等领域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成为澳门的崭新名片。
“一业独大”长期困扰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如何从“博彩”走向“多元”,一直是摆在澳门人面前的一道考试题。
2023年11月1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公布。这是澳门首个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以“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为依据,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澳门特区“二五”规划。
“1+4”中,“1”是按照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要求,促进旅游休闲多元发展,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4”是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
当前,澳门正努力逐步提升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澳门特区必定会继续巩固并用好各项独特优势,全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并把澳门国际大都市‘金名片’擦得更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说。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谱写新篇章
关闸,是澳门最繁忙的陆路口岸。连接关闸和拱形马路之间的狭长道路,处于莲花山下,古称“莲花茎”。
如今,关闸口岸人流依旧如潮,但不再一枝独秀。
港珠澳大桥口岸、横琴口岸2024年出入境人次总数双双突破2000万,创下历史新高;开通逾3周年的青茂口岸通关仅需30秒,截至今年9月已有约6800万人次“丝滑”过关。“澳车北上”“深合区效应”带动珠澳各口岸欣欣向荣。
“因为澳门在大湾区,又有‘一国两制’的支持,始终看好澳门发展。”在澳门大学执教十几年的美国人申大德说。2023年,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通道桥正式开通,申大德从澳大到横琴只需几分钟。
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澳门融入大湾区的着力点和大舞台。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澳门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打开“琴澳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澳门莲花口岸分阶段搬迁到横琴,并实行24小时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模式让通关时间从半小时缩至1分钟,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一小时生活圈”的梦想从这里照进现实。
今年3月1日,横琴粤澳深合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实行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注入更强大动能。
如今,科创企业实践着“科研在澳门、转化在横琴”,澳门居民享受着“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的便利,逐步建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联动发展新模式。
截至今年7月,合作区澳企总数达6365户,比3年前增长37.27%。今年上半年,合作区澳资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人民币,增长125.9%。
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已吸引首批澳门居民。这是粤澳两地携手合作、首个为澳门居民建设的综合民生工程。琴澳重点跨境民生工程——澳门轻轨横琴线于12月2日正式通车,为琴澳两地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跨境出行。
南海春潮涌,风劲好扬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回归祖国25载的“澳门号”列车驶入平稳发展的快车道,鸣笛奏响新时代的濠江之歌。
据新华社 记者 李寒芳 刘刚 郭雨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