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梧州某小区上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要求业主携身份证录入个人信息。此举引起业主的质疑,业主担心人脸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业主的担心无可厚非。“脸面”,在传统文化中,事关声望、尊严和荣誉,一直以来备受重视。到了今天,随着科技发展,脸部因具有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被开发成各种场景的“通行证”,刷脸应运而生,且使用日渐频繁。此时的“脸面”,已事关个人信息安全。
毫无疑问,刷脸具有便利、省事、快速的特点,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人脸信息是个人特有的身份信息,也是个人的敏感信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频繁的刷脸开始警惕,担心信息采集机构是否规范,刷脸设备数据防护是否安全,个人敏感信息会不会被非法利用等等。
人们有这种顾虑不无道理。近年来,因人脸信息滥用引起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的违法犯罪频见报端,不法机构疯狂出卖个人隐私触目惊心。比如,不法分子通过人脸信息实施精准营销“商业杀熟”,通过AI换脸冒用身份盗取网络账号,通过信息关联窥探个人隐私……如此种种,令人不得不防。
因人脸信息数据等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引发的违法问题,已成为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国家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但是,法律要出成效,既要条文严明、执法到位,更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人人知法、积极监督,法律的规范作用才会得以充分发挥。
作为普通大众,我们是刷脸的主体,也是规范刷脸的监督者。面对不规范的刷脸机构、不明用途的刷脸要求、不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等,我们要坚决站出来说“不”,像维护个人“脸面”一样,保护人脸信息数据安全。“脸面”守得严,信息安全才能管护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