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元旦在乡村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几乎没有人会正儿八经地将它作为节日来过。
从小在乡村生活的我,记忆中的元旦,除了学校会有诸如晚会、游园等庆祝活动外,家里照例是没有什么特别仪式的,顶多是把上一年度的旧日历拿下,换上崭新的日历。最深刻的印象,是每年此时,家里的梅花便开盛了,乌枝雪梅衬着白墙黑瓦,风吹过,梅瓣片片飘落,仿佛流动的水墨画,有姿态、有清香。
那时候,我们家的房子虽然是新盖的,无奈兄弟姐妹众多,只有哥哥姐姐可以独享一个房间。而哥哥的房间,窗户正对着梅花,这让我很是羡慕。其时,正是港台歌曲流行时代,哥哥的窗户,每天飘下来的都是当时热门的歌声。
1989年元旦,是父亲离我们而去的第二个年头。我从十里外的学校独自步行回家,刚到村口,远远就看见我们家的瓦顶被一层薄薄的白霜覆盖,是梅花又如期开了。亲人远离,梅花依旧开,而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我也第一次对元旦迎新的意义有了具象的概念和认识。
参加工作后,我有了个人独立的空间,每年元旦将至,我都会简单收拾整理一下房间,也会就地取材,去野外采一枝梅花、山茶花、桂花或野菊花回来装点简陋的居室,算是为自己营造一点迎新的氛围,在心里默默地期许未来的一年更好。
最近几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元旦那天,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在这几年中,我偶尔因为工作的烦琐、现实的艰难困顿而情绪低落。身处困境时,元旦的“迎新”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更广的含义。
时至今日,元旦这一节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随之衍生的跨年晚会、跨年派对、焰火表演、倒计时等庆祝仪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让元旦有别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成为欢乐的盛宴。
小寒大寒又一年。又是一年元旦至,愿你旧尘涤净,眉目舒展,万象更新。 (梁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