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日子长过线。”这是以前我老家村里的老人常说的话。其实这是关于自然规律的顺口溜,村里的老人把它形象化。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没能理解那么深,只着眼表面的意思。
线呢,是多长的线?那时物资还比较匮乏,见得最多是补衣服所用的小线团的线,所以我当时听老人念这句话时第一个就想到线团的线,认为老人是就它而言。这线到底有多长?我没见过,遂产生了要拉一拉线,看看整条线有多长的想法。得知了线的长度,那么,长过线的日子有多长,同样也有了起码的尺寸。
那年,元旦来临了。元旦无疑是新年,到了元旦,且不说日子长过线,最起码和线一样长了吧,我是这样想的。于是,迫不及待地要拉一拉线团的线。线多长,元旦这个日子就有多长。那时,线团算得上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名贵物品,不能随便玩的,缝补衣服主要靠它。于是,趁爸妈不在家,我偷偷地拿了家里的崭新线团出门,找伙伴帮忙拉线。这线团虽还没怎么用过,但我想,拉完之后,再重新把线绕回来就行了,不影响使用。
在一个直而长的村巷子,我和伙伴开始拉线,让伙伴拿着线团的一端,往前拉,我则拿着线团,一边放线一边往后退。我们都走了几十步之后,这时拉出的线至少有二三十米长,而线团才拉了一小部分。这令我吃惊不已。拉完整个线团,恐怕有从村头拉到村尾那么长,日子有这么长吗?
这时,母亲回来了,在拐角处突然出现在巷子中。我已避之不及,线当然收之不及,便停住脚步不动。母亲看到我拿线团玩,就骂我:玩什么不好,拿线团来玩。骂着骂着,拿起路边一条木棍要打我。我拿着线团,线还没收好,不敢跑,跑了更是犯错,于是站着等挨打。正在这时,邻居五爷经过,看到母亲要打骂我,便问是怎么一回事。得知原委后,他对母亲说:“孩子有这种求知精神,是好事。”接着又对我说:“这样玩线团不好。若把这种求知精神用在学习上,就一定大有好处。”
于是,我避免了一顿打,也因此深深记住了五爷的话,后来也这样做了,果然大有裨益。 (梁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