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1月12日

消失的牛棚

(朱斌发)

一次下乡,我偶然看见堆放在稻田里的稻秆,小时候用稻秆搭建牛棚的情景,又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小时候,秋季收割水稻之后,村民都会把稻秆晒干,捆扎成垛,挑回去收藏起来。那时候,稻秆用途很广泛,还可以用来搭建牛棚、做耕牛过冬的粮草。

以前村里每家每户几乎都养殖有耕牛。当时,我家附近有一处空地,是村民专门用来搭建牛棚的地方。在百草枯萎的冬天,对于食草的耕牛来说,是个青黄不接的难关,因此在进入冬季的时候,农户就会到田里挑回大量的干稻秆,一是给耕牛搭建牛棚为耕牛防寒保暖,二是可以解决耕牛过冬的口粮。

村里的牛棚,都是用几根木材和大量的稻秆搭建而成的,搭建的时间也相对集中。在搭建好牛棚木框架部分后,农户挑来了稻秆,围着牛棚框架的四周堆放。这时候,这里便成了小孩玩耍的好地方,有的小孩躺在稻秆堆上懒洋洋地晒太阳,有的在稻秆堆里玩捉迷藏。

开始铺盖稻秆了,农户从家里搬来了长长的梯子,男人踏着梯子登上了牛棚架上,女人在地面上帮着往牛棚架上抛送稻秆垛。男人将稻秆垛接住后顺手解散,一手一手地往各个位置均匀地铺放、撒落。铺撒的稻秆一层覆盖着一层,慢慢堆积变高,铺叠到将要没过中央那根树桩杆的时候,牛棚算是搭建完成了。但是,如果有小牛犊的话,农户还会在牛棚的四周围上一圈稻秆,用来挡风保暖。

经过四五天的搭建,一排崭新的牛棚便整齐地排列在村庄里。在农户还没开始拴牛进去使用之前,这一排刚搭建好的牛棚还是小孩玩耍的乐园。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机械化耕作的普及,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耕牛已经全部被机械化所取代,用稻秆搭建的牛棚也随之在村中消失,最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朱斌发)

--> 2025-01-12 (朱斌发)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2052.html 1 消失的牛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