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1月12日

故乡的火笼

(周云)

小寒时节,我又想起火笼里暖亮亮的火炭。那是寒冷中的一股暖意,也是我的童年的温暖。

远去的童年里,严寒裹着大地,山洼洼一片寒冷。沉寂的冬天,乡亲们便围火取暖,简朴的乡村生活中,乡亲们冬日御寒常用之物便是火笼,这也是我的故乡家家必备的取暖工具,相伴各家各户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在故乡,这种随手可提的火笼,人人都爱之甚切。那些可爱的小孩子,手拎小一点的火笼在屋子里来回走,一会儿又跑出屋子四处玩耍去了,小火笼却如影随形。家乡做火笼的篾匠实在不少,一些能工巧匠还在火笼外壳编上诸如“年年有余”“风调雨顺”或“福”“禄”“寿”之类的吉祥话,原本人见人爱美观实用的取暖工具,又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说起来,故乡的这取暖之物,还是一种艺术品呢,不由得让人迸发出民间生活的美感来。

火笼不仅可取暖,还可用来烘干衣物。阴雨天气里,衣服无法晾晒,人们便取来衣服放在大一些的火笼上烘烤。有小孩子的人家,火笼用途更广泛,小孩子的尿布衣服等几乎天天置于火笼上。那些年月里,火笼是乡下生活不可或缺的取暖或烘干的生活器物,家家户户都能见到。

火笼给我的童年送来了暖意,还在冬寒中带给我浓郁的色彩与欢乐。寒夜里,尚未长大的我拿了一块小红薯,转身投进火笼的瓦盆里。小瓦盆吐着火光和热气,我坐下来一边取暖,一边等待着即将入口的烤红薯。疼爱我的母亲将两个小金橘,送进火笼煨热后,再掰开一瓣一瓣塞进我的小嘴里。记忆中被寒冷拉长的寒夜短暂又快乐。

秋草还黄的时候,故乡的篾匠们便忙开了。为驱赶即将临袭的冬寒,他们像往常一样,又开始妙手编织火笼了。火笼的形状更是可观可赏,有灯笼形、葫芦形、南瓜形,还有球形、直筒形等多种样式。诸多精美的火笼,是故乡凛冽严寒中的温暖,更是乡亲心灵手巧和勤劳的结晶。

故乡的火笼在寒冷的冬日里显山露水,带给我童年的欢乐。

(周云)

--> 2025-01-12 (周云)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2054.html 1 故乡的火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