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子萃) 临近春节,不少市民纷纷开始动手制晒腊肠、腊肉、熏猪脚等传统“土年货”,而各大菜市场内的肉铺和腊味加工店更是门庭若市。近日,记者来到市场一线走访。
“给我切5公斤夹心肉,肥瘦均匀。”在大塘市场,记者看到,市民陈女士在一家肉铺买完肉后,便径直前往隔壁的腊味加工店,让店家帮忙制作川味腊肠。在腊味加工店内,老板彭先生与妻子接单后配合默契,碎肉、拌料、灌制、扎绳,不一会儿,一串串灌制好的腊肠便被挂起来。这单腊肠加工刚制作完,又有不少顾客提着刚购买的猪肉到店要求加工腊肠,现场一片繁忙。
“老板,我要做一些广式口味腊肠。”来自龙圩的梁先生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到菜市场定制腊肠。“用前腿肉做出的腊肠好吃,我也要做5公斤。”来自辽宁省的张女士在梧州居住多年,今年是首次尝试定制腊肠。她表示,平时自己会在家里腌腊肉,家里的大人小孩都爱吃,最近听梧州本地人介绍定制腊肠后,觉得不错,所以来试试。
“别看腊肠现在样子不好看,拿回去晒晒就‘靓仔’了!”彭先生一边忙着制作腊肠,一边与顾客聊天。他告诉记者,他从2010年就开始从事腊味加工生意了。每年入冬前后的10天是制作腊味的最佳时期,因为冬天的天气晴朗风大,非常适合腊味的晾晒和保存。很多市民会专程从龙圩镇、新地镇、倒水镇等地赶来找他制作腊肠、腊鱼、腊肉等。近期,他每天加工的肉量都明显增加,这样的情况预计会一直持续到春节前夕。
“我们一天最多能接单50至100份,有的顾客一下就制二三十公斤腊味,最少也有五六公斤,本地人偏爱广式口味的腊味。”彭先生说,店里帮忙灌制完腊味后,顾客自己带回家风干,就能食用了。
除了选择到市场找店家加工外,还有不少市民喜欢自己在家晒制腊味。市民唐阿姨便是其中之一。市民唐阿姨说:“我喜欢吃腊味,这个季节做出来的腊肉很香。我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盐、白糖和白酒进行腌制,每次做适量,吃完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制作。此外,腊肠、腊鸭也是我年货储备中必不可少的美味。”
走访中,记者发现,腊肠腊味这些传统美食不仅承载着家的味道和年味记忆,更是市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