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屋坐落在一个非常偏僻且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也正因此,从小我就暗暗努力,长大后一定要走出大山,离开故乡,到繁华的都市里。
记得第一次离开老屋,是在小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县重点中学。那时,我们一家人都非常高兴,邻居们也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虽说是小县城,可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夜里还有灯火通明,这对于常年“坐井观天”的我来说,无疑是稀罕的。因此,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这走走,那逛逛,整个小县城的大街小巷都有我的足迹,我心想,县城就是好,繁华热闹。
第二次离开老屋是我出嫁的时候。丈夫是我的大学同学,城里人,父母是双职工。出嫁那天,父母满脸不舍,尤其是母亲,她千叮咛万嘱咐:“你要是有空了,常回家看看。”我微微一笑:“知道了妈,我会的。”转身的一刹那,母亲又叫住了我,她欲言又止,我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安慰道:“妈,我会回来看您的,要是我实在不方便,到时我接您和爸一起去城里住。”说完,我转身走了。可母亲和父亲却愣在原地,久久地盯着我渐行渐远的身影,他们的眼睛红红的。
然而,就在我以为会有很多时间可以“常回家看看”时,随着儿子的出生,一切的诺言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母亲也常来电问我何时回去,还说我爱吃的黄皮果已经熟了,我爱吃的柿饼已经做好,我爱吃的红薯干也已打包,那些花生、萝卜干等,都为我准备得妥妥的。可是,我的一句“我没时间回去”让母亲倍感失落和惆怅。我想,挂断电话那一刻,她一定悄悄抹着滚烫的泪水。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我终于抽了空带着儿子去看望他的外公外婆。小家伙第一次见到满头银发、满脸皱纹的外公外婆时,竟疑惑地问道:“妈,外公外婆怎么这么老呀?我还以为像你这样呢!”儿子的话如一把利剑,深深地刺透我的心。是啊,我的父母老了,真的老了!我没想到,他们竟然会老了这么多,老得这么快!我看了看他们,然后转过身去抹了抹眼角。
儿子十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变得孤独了。为了照顾母亲,我不得不常常驱车几百公里回家看看,但很快又匆匆离去。母亲依旧万般不舍:“想家了就常回来看看,妈永远等着你!”说这话时,母亲的声音有些颤抖,泪水早已濡湿了她的眼睛。而我,依旧只是匆忙地点头:“知道了,妈,您放心!”
母亲所说的永远依然是等不到的永远,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她走了,是带着遗憾走的。我赶回来时,她虽安静地躺在床上,可她的脸是忧伤的,失落的,就如那时的老屋,虽安详,却弥散着忧伤和失落。
安葬好母亲后我就离开了老屋,此后有七八年之久都没回过一次老屋,直到和丈夫离婚后,我净身出户,一无所有,才再一次回到老屋。可是,此时的老屋变了,它陈旧,破败,寂静,蛛网遍布,杂草丛生,我甚至怀疑那是不是我的老屋!
是的,它确实是我的老屋,只是它被我遗弃了那么久,以为它不会再与我相认,但它没有,它依然以博大的胸怀,仁厚的心接纳失魂落魄的我。看着老屋,我想起母亲说的“有空了记得常回家看看,妈等着你!”此刻,我的泪如断了线的珠子,滴落在老屋温暖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