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2月15日

科技赋能 农业“智”变

——我市加速推动设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综述

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钟伟民

本报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钟伟民

冬日,梧州各地的设施农业焕发着勃勃生机:一排排、一座座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大棚内温暖宜人;大棚内瓜果蔬菜长势喜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广大种植户们迎来了甜蜜的丰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大力拓宽设施农业的应用边界,推动设施农业应用由蔬菜种植向畜牧、水产、水果等产业扩展,由单纯设施种养向烘干仓储、冷链物流、电商中心等领域延伸。

截至2024年末,我市设施大棚果蔬基地达到0.9万亩、水肥一体化林果基地达到38万亩、智慧设施茶园达到9万亩、自动化规模养殖场406家、工厂化陆基池1089个,设施农业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

品牌引领拓展产业链条

春节期间,正值供港蔬菜的采收旺季。在蒙山县新圩镇泽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内,工作人员用刀具快速切割菜心根部,再把一株株饱满的菜心放入身旁的菜篮中,其余工人负责搬运满载的菜篮,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田地和运输车辆之间。基地负责人介绍说,基地现种植菜心约1000亩,每日采摘量可达2500公斤,这些蔬菜经过检测、称重、冷藏、封箱等流程后,将通过冷链运输专车源源不断地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聚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供深、供港、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蔬果入棚、猪牛上楼、鸡鸭上架、鱼虾上岸、菌菇进厂”设施农业发展新模式,闯出了一条设施农业发展新路子。与此同时,我市以“认证”促进“品牌化”,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和深圳“圳品”认定,打造一批“梧字号”设施农业品牌。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获评62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0个广西农业品牌,建成1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5个供深、供港、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如今,梧州六堡茶、梧州砂糖橘、苍梧迟熟荔枝、岑溪古典三黄鸡、藤县粉葛、藤县江口荔枝、藤县韭黄、蒙山菜心、龙圩秋葵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保障推进设施项目落地

近日,记者走进梧州通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苍梧县京南镇养殖基地内看到,11栋1至4层楼房式猪舍均配备了智能环控系统,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宛如一座现代化工厂。

“楼房式立体猪舍节省了占地面积,还能提高生产效益。”该公司总经理覃日升介绍说,公司现有4个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00亩,共计建设楼房式猪舍24栋,年出栏生猪约10万头,年产值近2亿元,联农带动3000多户。

随着农业企业对设施农用地的需求量持续加大,我市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开展适合设施用地存量摸排登记,挖掘盘活残次林地、工矿废弃地、荒坡地、园地等用于设施农业开发。截至目前,全市为8552个新建扩建的设施农业项目提供养殖、加工、仓储、冷藏建设用地达2.18万亩。

同时,我市创新构建起全市统一、上下联通、功能齐全、规范有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农用地产权流转交易,通过交易平台流转土地,为设施果蔬、茶园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为重点对大棚果蔬、设施畜禽、生态渔业、仓储冷链、智慧茶园等设施农业给予支持,我市相继出台了《梧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梧州市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梧州市设施农业用地及地上农业生产设施权属登记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和规划编制,从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土地审批、科技支撑等方面持续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加速提升设施农业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目标,持续发挥好主体引领、项目支撑作用,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并谋划推动产业集聚,加速全市设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 2025-02-15 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钟伟民 ——我市加速推动设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综述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3617.html 1 科技赋能 农业“智”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