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冼振宇 通讯员 卢焕霞
雨水节气刚过,春天气息渐浓。
在距离包茂高速新地出口约500米的龙圩区新地镇富回村“诗画富回”乡村振兴示范点,一片粉色格桑花田在绿水青山之中格外引人注目。花田后面是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农家房屋,与不远处的诗词文化广场、诗画长廊相互映衬,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2月19日上午,从市区专门自驾前来游览的市民梁艺与同伴一下车就钻进格桑花田,摆出各种拍照姿势,留下一张张美丽照片。“前天听说这里的格桑花开得很漂亮,今天专门导航前来,果然令人眼前一亮,花开正好。”梁艺说。
“这块格桑花田是我们利用水稻收割后、还没到春耕播种的时间间隙种下的,花期大概一个月。等花期过了,植物就可以做稻田的天然有机肥。”富回村党支部书记黄小文热情地带着记者走进花田。
黄小文说,近年来富回村的变化很大,2021年11月“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开始启动村容村貌升级改造,村里先后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体育公园、诗词文化广场、戏台等公共设施,还整治了罗陵河的河道,改变了稻田一到夏季就受淹的情况,以及发掘了“范氏宗祠”与“范仲淹二十二世孙”迁居富回村形成的范氏家风文化,使村里的硬件软件同步发展。
花能引客来,黄小文就在种花方面动脑筋。为了一年四季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观感,黄小文发动村民根据四季种植特色产业,还从新地镇交村引入松树盆景产业,形成春季赏格桑花、桃花、稻花,夏季赏荷花、向日葵,四季赏松树盆景的乡村美丽景象。
从格桑花田往汽车营地方向走,在儿童游乐区旁边的景观栈道,村民黎亚妹与四五个同龄村民在路边补种园艺绿植。“富回村变漂亮了,住起来也很舒心,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日子过得挺好。”黎亚妹一边说,一边手脚麻利地栽下一排整齐的绿植。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些用来建设公共设施、打造景观的土地,都是村民自愿出让的。”黄小文指着周边的文旅设施说,以前一提到建设就担心村民不理解,后来,村委带村民们去苍梧县梨埠镇的仙迹桃花岛参观学习。看着别人通过乡村治理改善生活的真实例子,村民回来后纷纷表示,对村集体发展“诗画富回”“100%支持、100%参与、100%让地”,于是就有了今天乡村面貌美丽变身的样子。
新地镇干部谭湘龙告诉记者,“赏花潮流”是乡村文旅最吸引游客的亮点。春节前,新地镇机关党支部的党员和富回村党员干部通过党员活动日的载体,在富回村立体种养田园风光区播撒格桑花种子。如今,灿烂盛开的格桑花大受群众喜爱,土地利用效率和乡村形象也随之提升,一朵朵小小的花儿把乡村改造、特色产业、文旅发展“串珠成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