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甘沁雨 通讯员 滕瑜)2月17日是梧州市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的日子,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后的首个新学期。那么,这个新学期会有哪些新变化?梧州教育准备怎么干?梧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会怎样?就此,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梧州市将在《纲要》的指引下,积极推动体育、普高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变革。
据了解,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纲要》提出“深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有序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何达到优质均衡,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是关键。《纲要》里专门提到了“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为全面落实《纲要》,2月11日,市教育局召开梧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工作部署会,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时长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每天1节体育与健康课(含体育活动课);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和上下午各1次眼保健操,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都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
《纲要》提到,要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近年来,梧州市增加普高资源,新建成梧州市第十六中学和梧州市第十七中学,全市增加了普高学位超5500个。今年,梧州市将继续挖掘潜力,计划新建岑溪市第三中学教学综合楼、梧州高中实验楼、苍梧高级中学教学楼,力争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200个,满足更多学生入读普高的需求。
此外,《纲要》还提出,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等;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此,梧州市将全面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同时大力推进职普融通,打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通道,建立相互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市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体系,通过系统规划与资源整合,致力于打破学段壁垒、激发创新潜能,为国家输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梧州市计划从2025年起,创建一批综合高中试点学校和利用有空余学位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不断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实现从普及到提高的转变。同时,梧州市还将构建“政校协同”科教融合机制,计划联合科技主管部门建立科学副校长选聘制度,通过遴选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中理工农医等领域的科研专家,聘任至市教育局直管学校担任科学副校长,建立“双导师”长效机制,通过科学家定期入校指导与教师跟岗研修相结合,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系统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