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车企纷纷宣布将与DeepSeek(深度求索)合作,掀起了一股大模型接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近日,已有近20家车企及品牌宣布在智能座舱或AI运营领域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
DeepSeek,一款由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研发的大型语言模型,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语言理解和逻辑思考能力迅速走红,用户量及访问量持续攀升。那么,DeepSeek真的能为汽车的交互体验及智能驾驶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吗?
车企争相接入
DeepSeek在2025年初爆红后,吉利宣布成为第一家接入其中的车企。2月6日,吉利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将利用后者对车控和主动交互等模型进行蒸馏训练。此后,极氪、岚图、宝骏、智己、东风、零跑、长城、深蓝、smart、广汽集团、极狐等企业纷纷跟进,都发布了类似的合作公告。
在汽车智能化时代,尽管大部分车企已搭载自研或第三方提供的智能交互系统,但在实际体验中,消费者反映许多交互功能存在不够自然、流畅和聪明的问题。接入DeepSeek被认为将有助于缓解这些交互痛点。“语音交互操作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但响应较快的车机控制操作,比如打开空调、控制车窗、播放音乐之类的语音指令;第二个层次是问一些复杂的问题,包括联网查询天气、附近餐厅推荐、长途规划之类的,这些需要复杂的推理能力,通常需要云端大模型来支持。目前DeepSeek主要是用来提升第二个层次的能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表示,DeepSeek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体验。
车企此次扎堆接入DeepSeek体现了对智能化发展的重视。当前,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赛道。专家认为,DeepSeek的接入有望带来更优的座舱交互体验,令智能座舱实现前所未有的功能提升,并有望孕育全新应用场景。
目前,“蔚小理”以及鸿蒙智行均未宣布接入DeepSeek,这可能与其自身的AI发展战略有关。
有促进作用,但不是万能
有观点认为,车企接入DeepSeek有较大前景。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到DeepSeek的阵营中,不仅可以更快地打破行业内的技术壁垒,降低AI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成本和门槛,还能带来更加强大的性能和更好的服务,提升智能汽车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当前车企与DeepSeek的合作大多是噱头居多。“DeepSeek开源了,自己本地部署成本很低,而且难度不大,DeepSeek这么火,先蹭波流量,有没有用再说。”鹿文亮表示。
但行业普遍的观点是,大模型在短时间内难以对智能驾驶起到提升作用。法雷奥集团中国区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表示,虽然DeepSeek支持AI上车应用,但目前车企直接把DeepSeek做智驾接入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信息输入源和应用场景有较大差异,而且DeepSeek的稳定性也存在较大挑战。基于此,顾剑民表示,目前AI上车要谨慎,即使在智能座舱这类不直接关联到驾驶安全的场景下,也不能盲目依赖,否则也会有安全隐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提醒,车企接入DeepSeek对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DeepSeek不是万能的,车企要有自己强大的数据和分析能力,因为再强的大模型,如果原始数据是受污染的,得出的结论永远不可能正确。
(据中经网 作者:周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