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甘沁雨 通讯员 李宜嬴 滕瑜)“到乡村教书,是我人生中的宝贵经历。”冼依霖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2021年她义无反顾报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从广东奔赴广西蒙山县陈塘镇福利小学,扎根乡村教育。
冼依霖从教以来一直在蒙山县最偏远的陈塘镇工作,而福利小学又是陈塘镇最偏远的小学,周围都是大山,学生只有七八十人。乡村教学有很多困难,诸如留守儿童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等,纵然如此,在冼依霖眼里看到的是乡村教学优势的那一面。她说:“入读学校的孩子不多,管理难度不大,孩子们的性格也很活泼。”如今,冼依霖兼任着语文和英语两个科目,面对教学困难,她坦言:“要想提升他们的成绩,老师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用适合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喜欢上语文课。而乡村孩子接触英语比较晚,教学上我们对他们要更加细心和有耐心。”
2024年冼依霖正式转入教师编制,还曾两度获得蒙山县教学管理能手奖。由于表现特别出色,当地教育部门想把她调到陈塘中心小学任教,但她婉拒了,一心想着要带好山里的孩子。冼依霖说:“我对这些孩子有感情,我想把他们带到小学毕业,做到有始有终。”
一如冼依霖这般将青春奉献在梧州乡村教育的特岗教师还有很多,他们是填补乡村教育资源缺口的“生力军”。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据市教育局统计,目前我市共有特岗教师2330名,他们分布在偏远山区、乡镇学校,有效缓解了当地师资短缺的难题,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为全市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据了解,我市自实施“特岗计划”以来,注重对特岗教师的培养和使用,积极发挥他们对解决学校师资短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出台了系列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政策文件,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谋划设计、激励奖励、人才引进、待遇保障等方面建章立制,为特岗教师队伍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我市还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特岗教师上岗后,要求各学校安排一名骨干教师进行帮扶,特岗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与帮扶骨干教师挂钩,形成相互连带关系,迅速提升特岗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特岗服务期内,各学校积极提高特岗教师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并鼓励特岗教师提升学历、考取教师资格证、申报职称等,为特岗教师未来发展拓宽道路。
为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特岗教师在教育之路上持续奋进,蒙山县每年按15%的比例评选优秀特岗教师,2024年评选出15名优秀特岗教师。同时,我市在服务期满转岗入编工作中向优秀特岗教师倾斜。而龙圩区则在“特岗计划”评优评先工作中,每年按8%至10%的比例评选出城区级教坛新星进行通报表扬。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岗计划”实施以来,我市通过招聘优秀的大学生到乡村学校任教,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科结构,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从而也提高了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目前,在我市招聘的特岗教师中,30周岁以下的教师1579名,担任相关专业科目教学的教师18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