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怡婷
前段时间,笔者采访好房子建设,一些巧思让人印象深刻:卫生间上下层排水有噪声,同层排水技术加静音管有效缓解;小户型面积有限,可移动墙体灵活调整,客厅卧室自由切换……
市场积极推出好房子,源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三代人挤在逼仄房间里的筒子楼、大杂院,到拥有独立厨卫、社区配套完善的小高层、电梯房,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提升至超40平方米。房地产市场已经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有了新的更高需求。应当说,下功夫建造好房子,让大家住得放心、用得便捷,是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行业发展新趋势的重要举措。
建造好房子,关键在于解痛点。当前,我国住房整体品质与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隔音差、渗漏、反味等问题,成了不少百姓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下功夫建造好房子,应当提升标准、优化设计、选用好材,例如在墙体、卫生间等关键部位,采用品质优良的防水涂料,管道连接严密,防止漏水渗水。把质量“底线”问题解决好,才能整体提高居住品质。
建造好房子,还得体现“升级感”。就拿层高来说,当前我国一些房子“裸高”较低,再加上后期地板、吊顶等装修,空间更显局促。这两年,一些地方修订住宅设计标准,比如天津将原标准“住宅层高宜为2.8米”调整为“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0米”。适当调高层高,既有助于住宅通风、采光和日照,也方便新风系统、地暖等设备的安装。再比如,一些居民外出,总担心家门是否关好、电源是否没关,借助智能家居系统,可以远程一键控制;有的房子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每个房间能设置温度湿度,没人时还可打开低能耗模式。总而言之,好房子就是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让群众住得称心、舒适。
当然,好房子并不等于高端豪宅,关键要立足实际,满足不同居住习惯、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经济能力群体需求。例如,有的老旧小区结合适老化改造,给房间安装移动扶手、床下感应灯、防跌倒报警器等,方便老年人使用,花费不高照样能成为好房子。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下功夫建造好房子,居民的居住品质和幸福感将不断提升。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