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3月09日

瑶乡的婚宴

(黄盛后)

今年农历正月初六,四哥的儿子在村里举办婚宴。初五要杀一头大肉猪,四哥让我回来帮忙杀猪,其实是让我回去聚人气热闹一下。于是,我们一家四口于农历正月初五中午就回到了富川老家,一个沃野相拥的瑶乡小村。

回到老家那天,天空飘着小雨,我宅在厨房小灶旁帮忙添柴烧水烤火。其他亲友们一有空也到火灶边烤火聊天话家常,回忆往事。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大姐出嫁时的热闹情景,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村里的风俗规矩是女儿出嫁时要唱出嫁歌,也叫哭嫁歌。哭嫁歌朴实易懂,声调凄美婉转,基本上是唱颂父母亲、叔伯婶嫂、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的恩情。大姐出嫁前一个月,村里一些女青年来到我们家,晚上陪伴大姐,教习哭嫁歌,帮助赶女红,备制出嫁物品。每天晚上,村里的男青年则来我们家“闹新娘”,打油茶、做糍粑,戏唱当地流传的山歌,有时会玩得很晚。青年男女之间活动丰富,趣事很多,也是村里青年男女最快乐的一个月。最辛苦的还是我的母亲,收工之余,还得为嫁女儿准备嫁妆,纺线、织布、纳鞋底、缝针鞋样,听到大姐唱哭嫁歌,伤心处也会流泪。

等到大姐出嫁那天,屋里屋外,大摆酒席。快日落时分,大姐开始唱哭嫁歌,用一块自织的清秀手帕遮住嘴脸,从楼上唱到楼下,先唱颂父母兄弟,再唱颂叔伯婶嫂,每一桌都去唱一首。女伴们则陪伴着,携扶身后,狭小的老屋十分拥挤热闹。我还不懂事,爱凑热闹,随着小伙伴们挤来挤去,挡住大姐辞别父母的门槛,后来被父母拉开,这一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不哭了,天色不早了,路途远,启程吧!”这些温馨的话是客人说给大姐听的,再唱颂了一会儿,大姐就出门了。浩浩荡荡的接亲和送亲队伍出了村口后,沿着大路越走越远。老屋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只有一些晚到的客人还在吃着晚席,喝着酒聊天。我跑到楼上的窗口远望着送亲队伍越走越远,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我才意识到大姐已经出嫁了。

老屋少了一个人,我也在慢慢成长,对于村里的一些事和风俗习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这些风俗也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如今,村里婚嫁习俗已经省去部分程序,保留了“拿信定亲”“定日子”“接亲”等。接亲用上豪华小车,烟花礼炮迎亲,新郞新娘精心化妆、时尚打扮。接亲时,女方会设置重重障碍考验新郎,请摄影师拍照录像,留下美好瞬间。瑶族嫁娶风俗既保留了传统的仪式感,又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

我们一家因为担心返城路上堵车,便没看侄儿结婚闹洞房的习俗,当晚就赶回城了,一路上我都在回味这场婚宴。时代在变,形式在变,但人们重视婚姻、尊重礼仪的民俗文化没有变,而是以现代的方式在延续传承。 (黄盛后)

--> 2025-03-09 (黄盛后)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4817.html 1 瑶乡的婚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