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核糖核酸)病毒,表面无包膜。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面对诺如病毒,人们应该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呢?本文科普一些诺如病毒的相关知识。
传播特点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排出,隐性感染者也可排毒。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至5天,持续约2至3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
诺如病毒环境抵抗力强。诺如病毒在0摄氏度至6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均没有灭活诺如病毒的效果,但使用较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可灭活诺如病毒。
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均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吸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也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
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通常为24至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应及时补充呕吐和腹泻时消耗的水分,补充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能帮助患者平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呕吐或腹泻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须治疗,休息2至3天即可康复。少数患者因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物。
如何预防感染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值得一提的是,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洗干净,食物要煮熟煮透,尤其是生蚝等贝壳类海产品,要彻底煮熟才食用。处理生食、熟食的刀具、砧板和储存器皿需分开。
加强室内卫生清洁和通风换气:家具表面、门把、厕所等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衣服、毛巾和被褥等应定期更换、清洗。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健康生活要践行,生活规律质量高: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家庭成员要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监测,如有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
患病期间居家隔离: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检测呈诺如病毒阳性,但无感染性腹泻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也需居家隔离3天。
正确消毒方法
做好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以及污染环境物品的规范消毒,是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但诺如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酒精对其无效,应选用高水平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比如含氯消毒剂等。
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使用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完全覆盖,消毒至作用时间后,小心清除干净。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蘸取含氯消毒剂完全覆盖,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
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苍梧县人民医院 周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