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3月13日

植出一片绿 扮靓一座城

——我市持之以恒做好植绿护绿工作综述

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聂宇昕

本报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聂宇昕

3月梧州,春风和煦,草木欣欣向荣,虽乍暖还寒,但植树造林的热潮已席卷城乡。生态是无价的资源与财富,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之种在全社会范围内生根发芽,绿色发展动能持续汇聚,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正加速展开。

近年来,我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工作,不断完善林草资源保护与发展机制,巩固并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使得生态底色愈发鲜亮。据统计,2024年我市完成植树造林36.40万亩,油茶新造林6.4万亩,低产林改造0.91万亩,育苗257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7.08%,连续25年位列全区第一;2025年,我市将计划完成植树造林30万亩以上,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1.6万亩,培育各类苗2300万株以上。

全民参与

义务植树热情高涨

近日,在广信森林公园八宝塘风景林地,植树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一排排鱼鳞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为新栽的树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棵棵新栽植的香合欢、大叶栎等树苗迎风挺立,展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目前正在加快林相景观改造项目实施进度,此次共种植了榕树、闽楠、香合欢、大叶栎等苗木约2500株。下一步,公园将努力打造多树种、多层次、多模式的生态绿化模板,为城市增添更多绿色。”市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卫新说。

自2021年入选首批广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以来,广信森林公园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打破传统义务植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云端”植树、“码上”尽责等方式,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植树途径,实现了义务植树的全年化、常态化和多样化。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和拓展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将义务植树与身边护绿、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及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等紧密结合,同时,我市还畅通了抚育管护、以资代劳、爱绿护绿、网络植树等多种渠道,使社会参与度和尽责率不断提升,形成社会植绿、护绿、爱绿新风尚。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我市已建成8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完成义务植树3000多万株,参与植树的人数达到600多万人次。

扩绿先行

乡村绿化成效显著

近期,在苍梧县梨埠镇沙地村的仙迹桃花岛,黄花风铃木金黄璀璨,桃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美不胜收。苍梧县梨埠镇古殿仙迹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坤华介绍:“目前,基地内种植了黄花风铃木、六旺树、桃花、玉兰、木棉、桂花等多种苗木。(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我们定期组织施肥,村民们也自发参与除草、修剪枝条等义务劳动,共同守护这片绿色家园。”

这是我市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绿化美化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点建设搭建平台,结合乡村建设实际需要,落实了一系列村屯绿化项目和绿化景观提升项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环境。

在开展村屯绿化景观提升项目作业设计及珍贵树种百万行动中,我市坚持优先采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景观树种和果树,并与各种植点签订管护协议,将绿化管护纳入村规民约,促进了村屯绿化长效管护机制的形成。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通过明确村屯绿化管护主体责任,增强了村屯群众爱绿、护绿、植绿的意识,使各个村屯重点区域绿化项目的后续常态化管护得到保障。截至目前,我市已实施村屯绿化美化景观提升项目45个,在503个村屯推广种植了闽楠、降香黄檀、格木等珍贵树种6.8万株,乡村环境焕然一新。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加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力度,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占地、乱砍滥伐等行为,切实守牢安全防线,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为抓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做好“绿色”文章,夯实绿色底蕴,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2025-03-13 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聂宇昕 ——我市持之以恒做好植绿护绿工作综述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5032.html 1 植出一片绿 扮靓一座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