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村
春节返乡,探亲访友之余,我专程到离老宅约一公里山冲里的水塘去看一看,那是我童年时的乐园。
山塘不大,依山冲里的一条小溪拦坝而成,水面约三四亩,水深时可达四五米。山塘边原来有我们家的几畦菜地,那是当时村里考虑我的父母是教师,我们属于城镇人口,实行土地承包时没有分到田地而专门给我家种菜用的。由于冬天雨水少,此时的山塘水位很低,塘边的一些泥已经龟裂。
我沿着塘边走,早开的桃花令人惊艳。这是一排老桃树,不怎么护理,花却年年开得娇艳,挂果也多,但这排老桃树是小毛桃品种,口感不太好,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从小毛桃可以入口到成熟的一路尝试。在一块龟裂的塘泥上,我意外发现有几只已经晒得半红的山虾干。我好奇地捡起一只嗅一嗅,它居然没有腥臭的气味。这山塘不常有人来,或者是现在的人不缺吃的了,这要是在以前,早成为别人的下酒菜了。记得小时候有一回,我到菜地浇水,发现了塘边有一尾翻着白肚的鲢鱼,我连忙用菜篮把它捞上来,鱼可能有两三斤,翻开鱼鳃看,还是红的,喜出望外的我手忙脚乱多摘了几把菜才把鱼盖住,拿回家处理了。没记错的话,那天晚上,我煮饭时偷偷加了一些米,我多吃了一碗饭。
我最喜欢夏天的山塘。山塘的水是从山沟里流出的,清澈凉爽,一放暑假,我几乎天天在塘边摸田螺。山塘里的田螺又大又肥,往往是我和兄长推着一个大木盆沿着塘边游,边走边摸。人们为方便打水浇地用竹木搭起来的便桥下面是田螺喜欢栖身的地方,只要顺着桥桩摸下去,田螺就伸手可得。捉回去的田螺放清水里养个两三天便吐完泥了,加点紫苏生姜一炒一煮,让兄妹几个就啜得不亦乐乎欲罢不能。至今想起还垂涎欲滴。
到了秋天,山塘的水位慢慢低了下去,等忙完了秋收,村里就开始“放塘”捉鱼。我的欢乐,是在大人们将那些草鱼、鲢鱼、鲤鱼等捉完以后,和一众小孩去“捡漏”,因为那些泥鳅、黄鳝等用网是网不起来的,若是运气好,还可以捉到隐身淤泥里的黑鱼,黑鱼在手的瞬间,塘里的和塘边的人总会发出阵阵惊喜的叫声,塘里“捡漏”的人,一个个泥水满身如同泥鳅一般,欢呼声、笑声始终回荡在山冲里。当晚,村里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煮鱼、煎鱼的香味。
有好几年,村里尝试在山塘里种莲藕,不知是水的问题还是泥土的原因,荷花年年开满山塘,莲藕却不怎么有收成,后来只能作罢。
我从塘边走上塘基时,碰到了村里的老主任,六十多岁的人了,身子依然硬朗。他拉着我不停地说着山塘的事。原来他早些年从村委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将山塘承包了,养鱼是赚了些钱,但老主任始终对山塘种莲藕没收成一事耿耿于怀。他认为山塘里的水是从山冲里流出来的,多少带有“寒性”,这么好的一口山塘不完全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现在科技这么先进了,只要对水质、塘泥进行适当的改造,这莲藕就一定能种出来。看得出,他此时的目光,如同他的话语一样坚定。对于老主任说的内容我一窍不通,唯有在心里祝愿老主任种莲藕成功,祝愿来年这山塘荷花飘香,鱼虾满塘,莲藕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