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枚 通讯员 曾燕 容丽媚)近日,走进梧州国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代化工业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60条生产线有序运作,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在扬声器生产线上,自动化生产设备与工作人员协同配合,机械手臂精准抓取零部件并快速完成组装,工作人员一边关注设备运行情况,一边把组装好的设备打包,通过传动带传到下一个工序。从外壳注塑到内部电路安装,再到最后的系统调试,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加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我们公司是全球各大消费电声品牌的核心合作伙伴,主要生产扬声器、汽车音箱、VR/AR穿戴设备等。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设备及制造流程,部分工艺运用自动化生产线并接入智能系统,现有员工2000名。”梧州国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余盛杰说,随着人工智能(AI)在生活中的应用频率逐渐提高,公司积极布局AI领域,研发生产多款AI产品,包括智能学习机、AI音箱、智慧屏等。目前,该公司正在扩展智能产品生产线,向社会招纳各类人才。
近年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持续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鼓励并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通过实施人才东融战略,推行“人才+项目”双招双引模式,加速创新人才聚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024年,试验区发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桂试验区分中心等平台作用,构建链条式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为加大科技创新资金保障力度,试验区管委会共投入科技补助资金336万元,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和技术攻关,去年有19家企业获得自治区科技厅项目立项,共获支持资金2803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指导喜荟天成、国光科技等18家企业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申报自治区专利转化示范园区项目,获得该项目扶持资金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