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最后治疗手段是做髋关节置换,就是人们常说的换关节。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一手术已成为骨科常规成熟的手术,成功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然而,手术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科学保养对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科普一些髋关节置换后的处理措施。
术后初期(0-6周)护理:奠定康复基础
预防感染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需遵医嘱定期换药。要精细化伤口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遵医嘱换药,避免感染。术后2周内伤口轻微瘙痒属正常现象,但若伴随疼痛加剧或脓性分泌物,需立即就医。
血栓预防:深静脉血栓(DVT)是术后常见风险。除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者阿哌沙班)共5周,需警惕药物副作用,如出现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多管齐下降低风险。
掌握“踝泵运动”的正确方法:患者平躺时缓慢勾脚背至极限,维持5秒后下压脚背,重复10-15次/组,每日5-6组。必要时穿弹力袜或使用气压泵。对于高危患者(如肥胖、糖尿病),可结合弹力袜和气压泵治疗。
扶拐杖或者助行器渐进式负重行走训练:对于使用生物型髋关节的,手术4周后患足才能够完全负重行走,是因为植入生物型假体4周后假体才能够与人体的骨生长在一起。术后4周内患肢仅可部分负重(约20%体重),需使用拐杖或助行器;第5周起逐步增加负重。骨水泥型假体因即时稳定性高,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后即可尝试完全负重,但仍建议初期使用助行器以避免肌肉无力导致的跌倒风险。手术后的病人,开始下床活动的时候,都建议使用拐杖或者助行器,以防不适应而跌倒发生意外。
早期康复训练:术后第1天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训练: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仰卧位伸直膝关节,收紧大腿前侧肌肉,维持5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20次;臀肌训练:侧卧位缓慢抬腿至30°,保持5秒,强化髋关节稳定性。上述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激活肌肉功能。
长期保养(6周后及终身):延长假体寿命的关键
●体位管理:避免脱位的三大原则
髋关节脱位是术后常见并发症,需终身警惕以下危险动作:屈髋大于90°,避免坐矮凳、弯腰捡物。
双腿交叉:禁止跷二郎腿,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厚度10-15厘米),保持髋关节外展15°-20°。
过度内旋:行走或坐立时脚尖始终朝前,避免膝关节向内侧扭转。
建议坐高凳(加坐垫),保持膝盖低于髋部。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避免患肢内收。日常注意转身时先移动脚,避免扭转髋部。避免提重物。
●科学运动:平衡活动与保护
推荐运动:游泳(术后6周开始)。水的浮力减少关节压力,建议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
骑固定自行车:调节座椅高度至膝关节微屈(约160°),避免低阻力长时间骑行。
步行:每日6000-8000步为宜,选择平坦路面,步速适中。
禁忌运动:跑步、跳跃、篮球等高冲击活动易加速假体磨损;瑜伽中的深蹲或盘腿动作需绝对禁止。
●体重控制: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假体松动风险上升30%。对于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可降低假体压力,延长使用寿命,BMI(体重指数)建议<30。
●感染防控:任何侵入性操作(如拔牙、内镜检查)前,告知医生曾做关节置换,可能需要提前服用抗生素。出现感冒、皮肤感染等及时治疗,防止病菌扩散至关节。
●家居环境改造:打造安全生活空间
防滑措施:浴室铺设防滑垫,淋浴区安装扶手;
家具适配:床高与膝关节齐平(约50厘米),沙发选择硬质坐垫并配备起身辅助架;
鞋具选择:鞋底需具备防滑纹路且前掌柔软(如运动鞋),避免高跟鞋或拖鞋;
●随访计划:术后1、3、6个月复查,此后每年1次复查。
●自我观察:若出现髋部静息痛、步态异常等,可能提示假体松动或感染,需立即就医。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刘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