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国家对居家养老的支持也日益增强,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政府主导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智慧养老的实现要求老人家中配备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施,政府在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购买智慧养老服务的硬件智能化设备产品提供财政补贴,扩大智能养老服务平台规模和平台建设维护的资金投入量,明确政府对老年人使用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补贴标准、购买服务目录及价格。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老年护理发展计划,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体系规划。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整合现有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条件,扩大互助养老服务范围,开展健康保护、权益保护、文化活动、精神关爱等老年互助服务。
做好智能化服务助力居家养老
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以“智能定制”为重点发展居家养老,依托我市智慧社区建设,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引导社会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整合社区各类资源,鼓励企业和机构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科技助老平台,鼓励老年人使用先进设备享受便捷生活,将智能家居、物联网等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中,打造便捷、舒适的智慧养老环境,为老人提供一键求救、电子定位、提醒服务、健康连线等居家养老服务。
用好人工智能技术为养老服务赋能。人工智能不仅可以通过各类终端实时收集老年人的生理数据,精准判别异常体征并预警,还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保健康复等全方位的服务。研发、制造和推出养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养老服务必备的知识、经验和功能等程序,确保产品服务安全可靠,待技术成熟后,在医疗健康、智能护理、虚拟陪伴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推进“医养结合”
丰富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到老年人家中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等医疗卫生服务。
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组织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依托医疗卫生、养老等社区(乡镇)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增加服务供给,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鼓励社区(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统筹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增设老年养护床位。确保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可持续。明确“上门服务费”价格政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可借鉴其他地市的做法,调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开展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注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积极制订长期培训培养计划。建议职业学院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为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奠定基础。制定与养老服务有关的专业标准和实践规范,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应用。建立健全全国认可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适当提高服务人员门槛,坚持持证上岗原则,完善医养专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与激励机制。
加强从事养老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供给。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医疗护理技能培训的人次和批次。组织养老服务人员学习基础医学知识课程,邀请医护专家进行实操型的护理技能培训。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增加老年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养老医疗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