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3月23日

“替代你的不是AI,而是会使用AI的人”

(据新华社)

曾获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90后”杨登辉现在喜欢用DeepSeek写稿子、改卷子、做知识库。他说:“我是搞技术的,不善于表达,以前要用半年时间来写的文章,现在给一个框架和知识点,放进DeepSeek中10分钟就能写出来,完成度能达到80%,还能帮忙润色。”

“未来可能有一天,车间会变成‘有思想’的。你只要给它一份图纸,它就能帮你生产出你想要的物品。”这是杨登辉能想象得到的最具颠覆性的场景。

随着DeepSeek震撼全球,AI已从一项前沿的专业技术变成几乎无人不提的热门话题,大模型已从生僻的技术用语变成耳熟能详的常用词。AI大模型赋能百千万行业已从理论设想走入现实,身处技术变革的大时代洪流让人激动,令人着迷。

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注册用户数已超过6亿,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年轻人“睡前一问DeepSeek”成了热门帖子,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情感交流方式。

AI正在深刻地改变经济、社会和创新格局。

不久前,广东深圳70名“AI公务员”上岗,其可能带来的政务生产关系系统性变革引发巨大关注,一些关于就业“被替代”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AI会替代一些就业吗?相关人士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有危机感也是正常的,但“替代你的不是AI,而是会使用AI的人”。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在消灭一些旧的职业。甚至不需要突破性的技术变革,一个小小的智能电表普及,就让“电力抄表员”这个职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与此同时,技术变革也在创造大量新行业、大批新就业。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火车、棉纺大工业、钢铁大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石油、化工、航空,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计算机、互联网、半导体。如今,系统架构师、算法工程师、无人机飞手等一些新职业正不断涌现。

引发人们思考的是,如何在无处不AI的环境中避免独立思考能力惰化、主体意识削弱。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时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80后5.2%的死亡率”的谣言让很多人明白,AI的使用者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来判断和辨别AI的“看起来逻辑严密”的错误,避免技术蔓延出来的不可控。

在“90后”新农人沈燕芬看来,善于使用工具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一次人类生产工具的飞跃。但越是强大的工具,就越需要强大的驾驭能力。

作为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生产工具,AI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相关人士指出,只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持续提升自我,总能抓住技术革命的先机。

沈燕芬的合作社在2018年时人均管理农田面积仅几十亩,如今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中,人均管理面积已提高到300亩以上,生产力翻了数倍。

(据新华社)

--> 2025-03-23 (据新华社)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5571.html 1 “替代你的不是AI,而是会使用AI的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