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圩区龙圩镇念村村举办了首届油菜花文化周,金黄的花海与周边景观、衣着鲜艳的游客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日画卷。
念村村以花为媒实施乡村文化旅游,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一个生动实践,也必将带动我市各地形成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增收的良性循环格局。
以花为媒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融合,念村村已经率先提供了“念村案例”,相信假以时日各地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我们在喜看热闹中也要冷静思考,在如何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实践中多想办法、想好办法,让各地的“各做一盘菜”推动梧州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办好一桌席”。
首先,要在“共融”上下功夫。产业发展中要考虑如何打造景观,要考虑以连片种植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要考虑季节性的因素,以油菜花为例,它通常春季开花,但乡村旅游不能“此花开尽更无花”,如何延长旅游周期,如何实现时时观花、季季赏果,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其次,要在“互动”上花力气。提升活动策划、实施的能力和水平,以农作物为媒组织开展节庆活动、吸引游客、获得流量。以主题摄影比赛、骑行活动、文化演出,以及耕地、割蜜等农耕活动增加互动体验,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停留时间更长、消费更多的同时,以自媒体传播形成二次和多次吸引流量的良好效果。
同时,还要在“延链”上想办法。要注重产业链延伸和农产品开发,以油菜花为例,除了观赏,还可以把链条延伸到菜籽油、油菜花蜜等产品,以提升品质打造地域性品牌,创新开发和推广相关文创产品,增加附加值。
但在扩大“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影响,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平衡农业与旅游的关系,避免影响农业生产;二是避免过度开发影响环境和生态保护。此外,还要做好村民参与文化旅游中利益的合理分配,统筹协调,着眼长远,持续有效地提升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