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3月25日

外出游玩需警惕新型隐球菌

■ 健康科普

周培兴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真菌,因其隐藏在荚膜多糖中一般染色不易被发现,故名“隐球菌”。1894年被首次分离出,1901年正式命名为新型隐球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土壤、树木和鸟粪中。新型隐球菌在鸽子粪中含量尤其丰富,目前被认为是感染的重要来源。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叫新型隐球菌病。正常人体对该病原体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故可存在感染而不发病的情况,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者更易感染和发病。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肺新型隐球菌病、皮肤新型隐球菌病、骨骼关节新型隐球菌病及全身性新型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新型隐球菌为环境腐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中,也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黏膜、粪便中,偶可在桉树、蔬菜、水果、牛乳等分离到隐球菌。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密度高,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新型隐球菌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人主要是通过吸入环境中气溶胶化的新型隐球菌孢子(即真菌的繁殖形式)而感染,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疾病。目前尚未证实存在动物与人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

新型隐球菌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常见症状:

患者起病缓慢,病初症状不明显,常有头痛,呈间歇性,伴低热。以后头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病情恶化。

肺新型隐球菌病常见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表现为低热、乏力和体重减轻等慢性消耗症状,咳嗽、黏液痰、胸痛常见,一般不出现咯血。艾滋病患者如果继发肺新型隐球菌病,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速可达30至50次/分钟。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常见症状有:

多数患者可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皮疹出现破溃时可形成溃疡或瘘管。

骨骼关节新型隐球菌病常见症状有:

多数患者表现为连续数月的骨骼、关节肿胀和疼痛,出现溶骨性病变时,通常以冷脓肿形式出现,并可累及皮肤。

全身性新型隐球菌病常见症状有:

多数患者表现为气短、胸痛、心跳加速、发热、寒颤、夜间盗汗、易疲劳、食欲缺乏及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

如何预防新型隐球菌病

●控制传染源,减少接触风险

避免接触鸽粪及禽类排泄物。鸽子是新型隐球菌的主要自然宿主,其粪便中可能含有大量隐球菌孢子。需避免饲养鸽子或接触鸽粪,若必须接触,应佩戴口罩、手套,并及时清理环境,减少尘埃中的孢子传播。

●注意环境与饮食卫生

避免接触腐烂水果(如梨、桃等)和土壤,这些可能是新型隐球菌的潜在污染源。食物需彻底清洗并煮熟,防止通过消化道感染。

●保护易感人群,增强免疫力

高危人群需特别防护。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者、恶性肿瘤患者等)应避免前往鸟类聚集地或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土壤、植物。建议定期进行痰培养或鼻咽拭子筛查。

●合理用药,避免免疫力破坏

长期滥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会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风险。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改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保持个人与环境卫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土壤、动物后;室内定期通风,保持干燥,减少霉菌滋生;避免去人群密集或卫生条件差的公共场所。

适当运动与营养补充。通过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合理膳食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

●及时识别症状,早诊早治

若出现持续头痛、发热、咳嗽、意识模糊等症状,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应立即就医并排查隐球菌感染。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新型隐球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哪些

墨汁染色、培养、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血液、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被推荐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确诊依据。此外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近些年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

(苍梧县人民医院 周培兴)

--> 2025-03-25 周培兴 ■ 健康科普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5637.html 1 外出游玩需警惕新型隐球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