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万秀区城南街道创新推出“联络站+N”模式,即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把群众请进门、让代表走出去,汇集意见建议,聚力解决基层治理、民族团结、商圈经济等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明显成效,荣获自治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
为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城南街道依托“党建+网格+大数据”管理体系,构建“联络站+网格管理”工作格局,将联络站14名人大代表划分到13个网格中,依据人大代表的职业、职能、专业特长,建立起人大代表与各相关业态的常态化联系制度,探索出“一网格一代表”“一业态一代表”机制。
联络站里,人大代表亮明身份,倾听群众呼声,并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解民忧,协调解决珠玑小区瓷砖破裂、路灯损坏等民生问题80余个。同时,把“骑楼大妈”“梧城小哥”等纳入网格管理体系,让他们在走街串巷中发挥治安员和巡查员作用,收集网格内群众各类信息和心愿需求,协助解决群众身边大小事情680余件。
近年来,城南街道探索运作“联络站+街长”联动机制,通过街长吹哨、部门报到,推动职能部门力量下沉,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遇到难点、堵点问题时,街长或人大代表发出“集结令”,以“报到”引导公安、消防救援、城管、环卫、市场等部门响应,协助解决夜宵摊噪声、车辆乱停放、违搭乱盖等重点难点问题350余个。
人大代表在日常驻站工作中发现,不少群众在面对经济、升学、工作等带来的压力时,不知如何正确“解压”。“一些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有时和心理疏导不及时、心理健康辅导不到位有关。我们创新‘联络站+心灵驿站’服务模式,让群众足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辅导。”万秀区人大代表、万秀区城南街道党工委书记、万秀区人大常委会城南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唐冬艳说。
通过创新“联络站+心灵驿站”服务模式,城南街道把联络站和驿站作为“中心站点”,以此辐射整个骑楼城片区,先后举办心理知识讲座30余场次、心理咨询服务活动56场次,完成心理健康信息家庭筛查1500余户,心理疏导2万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管控重点人员32人次。
(叶婷 伍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