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怀念先人的节日,外出打拼的游子也会在清明时节回到家乡祭拜祖先,寄托对先人深切的怀念。清明节之际,我又想起了去世多年的外公,他不仅是我的外公,还是我的小学老师。
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我是在村里的分校就读的。那时,村分校有三个年级,只有一间教室。三个年级的学生只能挤坐在一间教室里学习。记得那时,外公轮流给三个年级的学生授课,先是从一年级开始授课,二、三年级自习。一年级上完课后,学生做作业,然后到二年级上课,最后到三年级上课。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外公在反复教学中,为山村的孩子们播撒希望。
外公身材高挑瘦削,双眼炯炯有神,一副老花镜架在鼻梁上,一副学者的派头。外公教学特别有耐心,那时,每个年级的学生只有几个人,我所在的年级也只有四个人。因此,外公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懂当天的教学内容。通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外公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在课余时间,外公经常会给我们讲励志故事。比如,他给我们讲古代的苏秦,为了激励自己读书,采取“锥刺股”的方法,最终学有所成;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为避免打瞌睡,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以此防止自己睡着;车胤家境贫困无法买灯油,于是用萤火虫的光亮作照明读书,最终学识大增……外公用这些活灵活现的事例,鼓舞激励我们要抓住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外公的言行举止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在学习中有使不完的劲,学习兴趣更是有增无减。每次全乡统考,我的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这也是外公引以为豪的事情,他逢人便夸我学习成绩好,将来会有出息。
从我家到学校要跨过一条小河,平时,小河水不大,挽起裤腿就能轻松走过去。但遇上雨季,经常下大雨,常会引发山洪,出行十分危险。外公家与学校同在河的另一边,不需要涉水过河,这时,外公便让我到他家里住。个别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外公也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里作客。就像一只大鸟张开宽厚的翅膀呵护着小鸟,外公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学生,让我们倍感温暖。
村里人办红白喜事,总要找外公帮忙做些“文字活”,逢年过节拿着红纸上门叫他帮忙写对联的村民络绎不绝。外公写的毛笔字刚劲有力,他还能根据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创作出对联,因此,他写的对联深受村民的喜爱。受外公的影响,后来我也爱上了写春联。现在,我每年都自己动手写春联,享受自写春联带来的不一样的年味。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外公给予我的帮助是细致入微的、是刻骨铭心的,他对我的关爱说不完、道不尽。他是我人生起跑线上的“助推器”,他为我上紧了“发条”,让我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黎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