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我又想起了我的邻居——二叔婆阿贵利。
阿贵利是个花名,她的名字叫什么,我真不知道。我听村里的老人说,二叔婆是广东人,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弯弯的眉毛,瓜子脸,樱桃小嘴,还是个高个子,亭亭玉立的。她是20世纪40年代来到广西的,和我们村里的二叔公结了婚,然后定居下来。据说村里一个年轻人大养到她家走动,无意中看见她把一只水蒸蛋分成两餐吃。当时,大养就差点笑岔了气,他大声地取笑二叔婆是吝啬鬼,简直就是阿贵利(在岑溪农村,“阿贵利”作贬义词时指小气,作褒义词时指对食物很珍惜)。二叔婆听了也不恼,只笑呵呵地告诉大养说,她不是小气,这样只是为了节省钱。从那个时候开始,村民便称她为阿贵利了。
二叔婆住在我家隔壁世馨堂的一间厢房里。年少时光,每逢节假日或者是下雨天,世馨堂内便聚集了很多喜爱玩耍的小朋友,我是其中之一。
世馨堂是一座窗棂雕刻、墙面画作都十分精致的大屋,很宽敞,里面的住户多,每一户人家几乎都是不关门的。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世馨堂里玩,到处串门。跑得最多最勤快的,自然要算二叔婆的家。
二叔婆深受我们喜爱,是有原因的。她的家不是很大,但是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也摆得很整齐。在二叔婆的家里,常常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她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方式也有点与众不同。站在她的面前,你会感觉到一种贤惠与优雅,一种别样的气质让你着迷……当然,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那时候,二叔婆的这些优点,也还算不上重点。最挠人心思的是,我们跑进二叔婆的家,很喜欢听她说话,尤其是二叔公不在家的时候,二叔婆偶尔会说几句广东方言,我们听到便觉得很有趣。
在那些懵懵懂懂的岁月,我们就这样不厌其烦地跑进二叔婆的家,喜欢这个心地善良的女人。
后来,不知哪一天,二叔公突然不在了,二叔婆也开始一天天变老。二叔公不在了,二叔婆在田边和河岸开荒种地,种一点红薯、大薯,种一点青菜瓜果……她尽己所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从来不会麻烦别人。她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分一毛地存在一个小罐子里。
如今,清明又至,回乡祭祖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二叔婆。她的为人与教养,她的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精神,一直为村里的后人所乐谈。 (李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