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4月10日

母亲的“清明茶”

陆庆凤

清明时节,最难忘母亲的“清明茶”。

母亲的“清明茶”,入口甘甜醇香,也苦中带涩。说它是茶,其实是一些草木叶,只是经母亲亲手采摘,亲自制作的,便与众不同。

还记得,清明那天,母亲一早下地干活,晌午抱了一袋子草木叶的嫩芽回来。母亲说是“清明茶”。

母亲每天都是早早起床,早早下地干活的。母亲总有干不完的活,煮饭,洗衣,打柴,种地,干了家务干农活,忙了这里忙那里。特别是开春了,耕种时节,更是忙碌。这边稻田要准备浸种下秧,那边旱地得翻土种花生、黄豆、木薯等,二三月得把所有的田块都种好,到了六月才有望收成。

那时我不懂母亲的忙碌,也不懂“清明茶”。明明是一堆草木叶,怎么叫“清明茶”呢。我们平时并不喝茶。村里的人都喝粥,一煲白粥从早喝到晚,渴了盛一碗粥水,站着咕噜咕噜一口喝下肚,又快又解渴。

疑惑间,只见母亲,把嫩叶芽往烧热的铁锅里倒,来回翻炒,一边炒一边用手搓,炒至叶芽收干水分之后用簸箕盛起,摊开,摆置在太阳底下晒,晒干后用旧罐子装好,说留着有用途。哪天我肚子疼,拉肚子,母亲翻出“清明茶”,抓一把煮水给我喝,居然就好了。那味道,甘甜甘甜的,也苦中带涩。母亲说,那是自然的,百草药,什么味都在一起了。是的,经母亲双手一朵一朵采摘的草木叶,经母亲亲手炒制的“清明茶”,融入了母亲的关爱,喝起来就是温温暖暖的,身体也就舒服了。

母亲说,“清明茶”由十多种草木叶子组成,黄牛木、石榴木、金银花、鸡屎藤、姑稔木……摘那些刚长出的细芽嫩蕊,这样煮出的茶水才更有功效,且口感也甘醇许多。春季气温回暖,雨量充沛,初生草木鲜嫩,叶质柔软,且无病虫危害、无污染,是一年之中的上乘佳品。母亲认为,摘“清明茶”一定要在清明当天摘,也只有清明当天采的茶,才有用,早了不行,迟了不行。最好是在早上,晨曦初照,经晨露敷贴过的,最脆嫩。

听了母亲的一番话,我对“清明茶”心生敬重。母亲还把她的“清明茶”分给邻居。谁家的孩子有个头晕身热、肚疼拉稀的,母亲就分一些给人家。邻里道谢,母亲说不用,山里有,去采便是。

长大一点,我也会跟随母亲去摘“清明茶”。清明期间,田间稻秧已基本插完,旱地也种植完成。黄豆长到半筷子高了。木薯刚好钻出一丁点乳红色的芽苗。花生脱衣破土,打开两瓣豆叶。山鸟在树上飞扑,轻鸣。蝴蝶成群结队,簇拥在花间。柔柔的风吹过山坳,蓝蓝的天干净,明朗。我们一边摘“清明茶”,一边赏山色美景,一边开心地唱起歌来。我在母亲身后,小鸟一样蹿来蹿去,学母亲的样子去采摘。

金银花开得多娇美,粉白的,米黄的,银色的,金色的,一朵朵缀满花藤,藤蔓已攀附到其他植物身上去了,还沾着点点露水,我闻了一下,香得很。黄牛木冬天脱光了叶子,春天长出来的新叶粉红粉红的,嫩嘟嘟的,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嬉耍在春日大地。姑稔木矮矮的个头,头顶上冒出的尖蕊带点灰白。采一朵金银花,摘一片黄牛木蕊,撷一丁姑稔木嫩芽……我们摘呀撷呀,把春天都采进竹篮里去。多年之后我还记得那快乐时光。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把母亲的“手艺”传承了下来。辛勤工作,善良待人,生活虽时有困苦,但从无怨言。

如今,我们摘“清明茶”,并不是要摘多少,而是到野外到山冈,看望春天,感受采摘的过程,摘的是一种怀念,一种寄托。

--> 2025-04-10 陆庆凤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6230.html 1 母亲的“清明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