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小华 陈益铭 通讯员 刘涛 王玉涵)4月10日,一艘载有166个内外贸集装箱的“藤县海通108”货船从李家庄码头启航,驶往深圳蛇口港。该艘船舶的顺利通行,标志着我市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业务正式落地,以“一船两运”新模式助力梧州口岸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新通道。
“推进梧州口岸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业务,可增强梧州港与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港之间的物流联动,减少企业物流成本,为内外贸企业提供运转更快、成本更低的运输模式,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助力梧州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开放新高地。”梧州海关监管一科科长欧翁端表示,经测算,采用该模式出口的集装箱比陆路转运出口成本平均降低超800元/箱,有力提升了梧州口岸外贸发展竞争力。
据介绍,李家庄码头现有2个3000吨级泊位,3个2000吨级泊位,2个1000吨级泊位,最大可靠泊5000吨以下级船舶,每周往来港澳航线驳船约15艘次,来往南沙航线驳船约70艘次,是西江上游乃至西南地区物流中转的重要枢纽。今年1至3月,李家庄码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45.41万吨,同比增长6.73%,集装箱吞吐量14.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76%。
近年来,我市依托西江黄金水道积极构建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邮政于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致力于打造连接粤港澳与北部湾的亿吨级西江枢纽港。为进一步推动港口互联互通,我市构建了西江航运干支网络体系,成功打通珠江-西江粤桂连接的“断点”和“堵点”,开辟梧州赤水港至香港的班轮航线,开通经粤港澳大湾区出口至越南等地的8条外贸航线,覆盖欧美、东南亚、日韩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助力我市打造成为西江内河亿吨大港。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2025年1月1日,随着《梧州至香港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培育工作措施(试行)》的实施,我市直达香港的集装箱定期班轮将升级为每周一至周六均有直达班轮(李家庄作业区每周星期二、三、五、六开航;赤水圩作业区每周星期一、四开航),梧州外贸货物进出口便利性显著提升。据统计,2025年1至2月,我市累计完成水路货运量994.2万吨、货物周转量311810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7.59%、6.17%;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488.62万吨,同比增长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