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暗,夜的轻柔薄纱,慢慢覆盖着整个村庄。寒风中,我和祖母缓缓前行。
风起初只是温柔地撩动着我的头发,不知何时却变得凛冽起来。我和祖母在小山的地堂上,燃起了一个小小的火堆。火焰跳跃着,驱散了些许寒意。渐渐地,风越发肆意,它无情地扑向祖母那干瘪消瘦的脸庞,也刮过我因冻疮而红肿的双耳,风带来的丝丝刺痛,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着这寒夜的冰冷。
祖母坐在我的身旁,火光映照下,她的身板显得愈发佝偻。她的手缓缓地一层一层掀开自己缝制的手巾,手巾里包着的,可能是柿饼,可能是糖果,也可能是别人给的小零食……这些都是祖母舍不得吃,特意留给我的。童年时零食匮乏,我总是不停地问:“阿嫲,今天有没有好吃的呀?”祖母动作总是慢悠悠的,有时她掏出手巾,那便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有时她掏出一个空拳头,然后乐呵呵地张开空空的掌心说:“没有啦!”
在火堆旁,祖母把手巾掀到最里面一层,半块饼干出现在我眼前,我激动又兴奋。我拿起饼干掰成两半,想让祖母也尝尝。祖母却总说这些东西吃了容易上火,小孩子吃没事,她就不吃了,全都留给我。我一边吃着饼干,一边听祖母讲故事。她缓缓地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故事里有英勇的侠客、聪明善良的姑娘、狡猾的狐狸……每一个角色仿佛都在这寒夜中活了过来。我静静地听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祖母,完全被她的声音和故事吸引。
我时不时拿起旁边的柴枝,小心翼翼地添到火堆里。火焰瞬间蹿高,映红了我们的脸。随着时间流逝,火堆里的柴枝渐渐燃尽,发出“哔啵”的爆米声。祖母轻轻用一根小木棍拨开火堆,把爆出的米花挑出来。我伸手捡起带着余温的爆米放入口中,酥脆的口感和淡淡的焦香瞬间在嘴里弥漫开来。
在火光的映照下,我看着祖母,她的眼神中透着岁月沉淀后的宁静与慈祥。我转过头,望向远处村里闪烁的微弱灯火,又看看身旁在寒风中微微颤抖的祖母和那高高堆起的谷堆,那谷堆是我们一年来辛勤劳作的成果,是我们生活的物质保障。
这是我年幼时极其普通的一天,回望二十年前的这一天,它的意义似乎有所不同。二十年前,村里的稻谷都放在离家很远的地堂上晾晒,每天晚上都需要有人看守。轮到我们家守夜时,祖母就会带着我去。一直等到天黑很久之后,父亲来交接,我们才回家。
时光飞逝,转眼间过去了二十多年,祖母的坟上早已长满青草。每年清明时节去祭奠她,往事都会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和祖母相依相伴情景,那些故事、那些爆米、那温暖的火光……每一个画面,都是时光深处最温暖的存在,陪伴我走过漫长的岁月。于我而言,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