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4月17日

返乡的意义

钟 韵

清明节,父亲和我一起返乡祭祖。

这是蒙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平常地寂人稀,清明几天村道上冒出了好些外地牌照的小汽车,村里近年新建的漂亮宅子也忽然开了大门,有了人气。房前屋后碰到的人们,能明显分出两派:衣着光鲜,操着一口普通话或粤语口音的,是长期在外工作的乡邻及家属,无所事事周围瞧什么都新鲜;土色衣服戴着花袖套的花白脑袋,则是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匆忙地往返于田地与家之间。

我显然属于前者,一边肆意地呼吸着农村特有的清新空气,一边在田边开心地摘艾叶,用手机拍摄路边的野花,拉着父亲辨别眼前所见的不知名农作物。

在农村长大的父亲兴趣点和我不一样,他更热衷于带着我串门。“这是我女儿。”每见到一个乡邻,他都这样介绍,表情洋溢着自豪。

这些乡邻,全部用一二三四五的序号称呼名字,男的叫什么叔,女的叫什么婶。这么一叫之后,谁都是我家亲戚,谁都跟我这个偶尔才会回乡一次的城市孩子,拉近了距离。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些我感到完全陌生的乡邻,都知道我的名字。他们热情地把我们往家里拉,拿出碗筷盛情邀请“吃口粥”,然后每个人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出和我老家、父亲甚至和我有关的往事。

一位90多岁的老阿叔,目光炯炯地盯了我半天,讲了句客家话。他的儿子在旁“翻译”给我听:“他说,你和你妈妈长得真像。”我瞬间泪目,妈妈已离世多年,爸爸离开家乡也多年了,我对这些乡里乡亲是那么陌生,而他们却把我们深深地记在心里。我回到这里,一开始的陌生与满不在乎,怎么对得起乡亲们质朴的深情与厚爱呢?

我忽然明白过来,父亲坚持拉着积极性不高的我返乡,并不仅仅是为了做好清明祭祀,锄去前辈坟前的杂草,求祖宗保佑全家安康,而是要让我们这些后辈,感受血管里一直流淌着的血的根源。

清明节,就像放飞风筝的缕缕线条,在这一个节日收拢散落四处的子孙,穿过村庄、野草、石桥、炊烟,回到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耕作的地方。墓地虽然遮住了一张张曾经温暖相伴的脸,但我们在世间还是有许多爱护在旁,值得庆幸,生出幸福,感悟珍惜。

清明节返乡的意义之一,就在于此吧。

--> 2025-04-17 钟 韵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6612.html 1 返乡的意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