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漫山春花浪漫,惹得蜜蜂围着花儿团团转,这是酿蜜的季节。
一个春日的周末,朋友来电说,市郊有一个酿蜜加工场,那里既是工场又是景点,吸引市民前去打卡。我听了欣然答应一起前往。
在朋友引领下,我走进了这间酿蜜加工场。酿蜜加工场坐落在一个山坳间,里面一排排白青相间的厂房,漂亮整洁。走进厂房透过磨砂玻璃,可以隐约看到工人在操作,他们用力转动那装满原始蜂蜜的布袋,把过滤过的蜂蜜装进桶里,隔着磨砂玻璃也仿佛闻到了蜂蜜的甜香。
此景此情,我想到了杨朔写的《荔枝蜜》:“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眼前的酿蜜工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厂房向西的山坡上,满是黄花风铃,重重叠叠,漫山遍野,煞是好看。一条小路从山脚下盘旋而上至山顶。恰逢双休日,路上满是观花的人群,有的举相机拍摄,有的在花前留影。阳光穿过树梢直射到花朵上,颜色黄得极致,更加灿烂迷人。春风也不示弱,从北面微微地吹过来,吹得树枝上的风铃花摇曳生姿。风吹落花朵,纷纷扬扬洒了一地。那些随家长来赏花的儿童,趁机捧起地上的花朵,有的轻轻闻着花香,有的把花朵抛向同伴的身上,开心无比,笑声荡满山路上。
我问同行朋友,为什么蜂场的老板会在车间的周围,种下如此漂亮的黄花风铃呢?朋友介绍,听说建蜂场的时候,这里有一些坟地显得有点荒凉。后来坟地迁走了,老板就决定把这块山坡美化起来。员工喜欢黄花风铃,老板就让员工种,一年种一批,就把这山坡种满了。想不到数年后,成就了这片美景。黄花风铃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蜂蜜源,一举两得。朋友说着,用手往树上的花朵一指,果然有一些蜜蜂在采蜜。
我佩服老板的精明,把酿蜜加工场打造成一个风景式的加工场,工人们在如此美丽温馨的环境中工作,哪有不勤勤恳恳的理由,他们一定会酿造出更多的蜂蜜。
酿蜜加工场还是一个研学基地,山顶上设有“教学示范蜂场”,介绍蜜蜂的繁殖、蜜蜂的习性、蜂蜜的酿制等。据说,有不少学生去参观学习。我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正碰上一个酿蜜加工场的师傅在山脚下的花丛中,向一群戴着防护罩的小朋友与家长介绍蜜蜂。那个师傅不慌不忙地打开蜂箱,从中抽出一块贴满了蜜蜂的隔板向小朋友展示,个个围拢过来,听得认真。
中午,征得场部工作人员的同意,我们一行三人在职工饭堂就餐。此刻,我不经意从窗口向东望去,另一边山坡上,有几个员工正在细雨中挖坑种树。我又问女工:“他们在种什么?”她说:“种果树,老板说让蜂蜜添加果汁,味道更多样!”我又想起了《荔枝蜜》里的那一句:“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里的工人是勤劳的,更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