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4月18日

漫步广州中山纪念堂

谢雅慈

前段时间,我们到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参观。这座建筑落成于1931年,是中西方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

穿过车水马龙的东风中路,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沿着广场前行,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堂便矗立在眼前。它那独特的八角形外观,气势恢宏又不失典雅,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飞檐斗拱宛如展翅欲飞的鲲鹏,尽显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走近纪念堂,便能看到堂前那一对云鹤华表,因柱头雕刻云鹤而得名。华表周身雕刻着精美的云龙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它们不仅是建筑装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铜像。这尊铜像铸造于1956年,高5.5米,重3.9吨,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创作。铜像生动地再现了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的造型,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拄杖而立、目光坚定的形象。许多游客在此驻足瞻仰,献上鲜花。我们参观时,一位讲解员正向少先队员们讲述着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拾级而上,铜像背后的建筑正门上,悬挂着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的匾额,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笔力雄浑。据传,当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这座纪念堂时,特意将这四字置于最显眼的位置,昭示着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我驻足良久,感受着这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高8.63米,为八角形宫殿式建筑,蓝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朱红色廊柱环绕四周,每根都需要三人才能合抱。内部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工程技术完美结合。我轻抚柱身,冰凉坚硬的触感传递着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温度。

我们购买门票后入内参观,进门即可看到墙壁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油画像,画像下方是由白石垒砌的阶梯,雕刻着孙中山先生从出生到广州中山纪念堂落成之间的大事。

从画像侧门步入会场,空间的开阔令人震撼。71米的跨度内竟无一根立柱支撑,这在当时堪称建筑奇迹。

临别时,我回望广州中山纪念堂,它在暮色中更显庄重。我的耳边又响起那一声声的呐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座历经近百年风雨的建筑,用砖石土木记录着广州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史。

(谢雅慈)

--> 2025-04-18 谢雅慈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6681.html 1 漫步广州中山纪念堂 /enpproperty-->